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项目 > 神木县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返回首页

神木县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神木:多元化土地流转 铺就农民致富路

时间:2013-07-24 09:06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大型农业机械在白占占的农场里“耕作”

  栏杆堡镇土地流转后集中连片的地膜绿豆

  无论是农耕经济时代,还是工商经济发展的现代,土地无疑都是最具收益潜质的要素,合理利用土地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如今,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让土地生金产银是重点,土地流转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找到了“金钥匙”。近年来,神木县立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民增收致富。

  尔林兔:再整合、再流转,家庭农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流转关键词:调换结合、转租承包、化零为整、适度规模

  尔林兔镇属于北部风沙草滩区,是神木县北部唯一的纯农牧业乡镇。包产到户把整块的耕地按好、中、差搭配划成了“条条地”和“块块田”,逐渐导致生产要素分散,虽然在初期能够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产量和收入,但在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划分方式却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为了搞好土地集中有序流转,该镇采取以村逐步推进、依组实施,调换结合、转租承包、化零为整、适度规模的办法推进土地流转。对于调换后存在的地类差别问题,镇上对较差的地块在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分配上给予倾斜。目前,全镇流转耕地4.5万亩,占全镇总耕地的90%;通过调换结合,尔林兔镇已有的5140块“条条地”整合成了388块“整装田”。最大化地挖掘了土地潜能,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充分发挥。

  2013年,该镇再整合、再流转,鼓励农户土地向“家庭农场”、种养殖公司及专业合作社方向流转,有效提升土地规模化效益。今年上半年,该镇已流转土地3000亩,全部流转到5家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公司。

  尔林兔镇吧吓采当村由于土地政策制约,每户农民所承包耕地从几块到十几块不等,全村6780亩耕地被分为7000多块,导致农业生产力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不断输出,老人、妇女、孩子难以担当种地重任,弃耕、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村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样的瓶颈遇到神木县土地流转政策后,就成了承包大户们的“黄金”机遇,该村村民白占占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白占占2005年开始发展种养殖业,去年,在保证原有承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该村采取了调换调整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这一利好政策使白占占转包承租村里的耕地从最初的860亩扩大到去年底的2000多亩。其中500亩用于种植地膜玉米,享受县里的“金桥工程”补贴的5万多元,其余1000多亩种植青贮玉米,平均亩产550斤。同时,养殖规模也从开始的74只细毛绵羊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只,产值达到了90多万元。除去机器、人工费用,去年仅种养殖纯收入就达5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家庭农场主。

  “种和收的时候需要雇一些人,平时自家人就够了,现在都是大块平地,上了机械化,省力,也省心。”说起种地的新变化,白占占很欣慰。

  “买这几样大机械花了50多万,非常实用,还得了县农业局农机站的补贴款和‘金桥工程’补贴。”想起买农机能帮自己种地,还给补贴,白占占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该镇党委书记杨剑说,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未来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流转则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栏杆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动现代特色农业大发展

  土地流转关键词:入股、退耕、集中

  栏杆堡镇折家寨村从过去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如今人均收入过万元,这样的变化,让村民们直呼“土地流转政策”好。村民折文彪说:“我们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己家门口就有收益。”

  2009年,陕西昊田集团董事长王爱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成立一个农业公司,将折家寨村民的2100多亩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公司综合利用,村民则以工人身份进入公司工作,村民实现“股份”、“工资”双收益。

  土地流转也让栏杆堡镇村民小组合作社大显身手。2012年,武原则村突破传统种植思路,因地制宜,对全村1000亩山地实施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种植,村民武和平说:“这样种地我们有了信心”。看到了成效,今年,该村又将300亩水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并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258户村民全部纳入合作社。

  截止目前,栏杆堡镇90%的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实施、二次转包或出租方式,流转到企业,使土地变成了资本、资本变成了资产,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前,栏杆堡镇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共计13.2万亩。

  2012年县委、政府依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相关文件精神,在栏杆堡选取9000亩坡度大于15°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按每亩每年补助160元,累计补助10年政策直接补助给农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栏杆堡镇位于我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纯农业乡镇。为了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该镇采用“政策推动,统一规划,集中开发,规模经营,还利于民”的土地流转政策。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耕地132527.6亩(其中山地(包括塔地):116859.46亩;坝地:11086.4亩;水地:4581.7亩),合计198.7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66% ,实现了整体化、股份化、机械化、产业化、市民化、组织化,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止2013年4月底,全县耕地种植面积79万亩,已向合作农业、高效农业、规模农业有序流转土地40多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其中,流转到企业3.6万亩,合作社3.5万亩。土地流转后全县形成占地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个;5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园9个;占地1000亩以上农牧业标准化基地12个;占地1200亩的近郊农业项目1个和占地1万亩的尔林兔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37元,较上年增长173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93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5910元,财产性纯收入1552元,转移性纯收入1144元,数据表明,家庭经营纯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主要的增长源,而这一可喜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土地流转工作的高效落实,也将成为神木县继续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不竭动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