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项目 >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 返回首页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

时间:2013-07-31 09:34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

  浏阳市镇头镇如今多采用机械化收割水稻,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

  望城区百果园开辟的特色农业项目兼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均为石祯专摄记者 邱钊 李静

  省会长沙农业如何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精彩蝶变?如何在转型创新中走在前列? 昨日,长沙召开推进现代农业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长发[2013]1号),将大力推进“两区一中心一节会”建设,重点实施“十大工程”……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已经铺就,长沙农业开始新一轮的大提升、大发展。

  A 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粮食年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意见》明确,长沙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粮食年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蔬菜年总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肉类年总产量70万吨以上,全市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年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实现农业高效、农村精美、农民富裕。

  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年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80%以上,形成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跃居全国一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权威解读

  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郑耀频:

  长沙现代农业力争“七优”

  围绕发展目标,长沙现代农业发展走向何方?如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郑耀频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说城市是大脑的话,那么农村就是四肢。四肢不健,最终大脑也必受影响。”对于长沙现代农业,郑耀频认为,要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领域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以市民化的待遇优待农民,农民是农业的根本,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进程中,农村社会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要同步进行,让农民同步享受到发展成果。

  “提篮小卖不是现代农业,摆地摊子也摆不出现代农业。”郑耀频表示,作为省会长沙,发展现代农业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长沙现代农业发展地位要优先、主题要优势、产品要优质、设备要优良、结构要优化,同时要做到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B 推进改革

  启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

  抢抓国家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着眼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产业共融、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新区和经营创新平台,启动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市县共建的模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农村投入模式和金融服务,创新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把试验区打造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农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先行区、现代农业文明的样板区、现代农业财富的聚集区以及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带动区,构建国际化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权威解读

  副市长黎石秋:现代农业治本“三农”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副市长黎石秋告诉记者,目前,长沙仍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发展现代农业则是立足农村发展农村、强化农业提升农业、转化农民富裕农民的自强之路。

  历史经验表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问题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要像上世纪90年代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化那样,放开手脚抓现代农业发展,如果错过这个机遇,就可能耽误一个时期;耽误一个时期,很可能就会落后一个时代。”黎石秋表示,要抢抓长沙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重要机遇。去年长沙人均GDP接近1.5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9.38%。“这意味着长沙已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基础更加坚实,城乡一体发展,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做这个时代的推动者。”

  C 打造平台

  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年交易额力争破1000亿

  《意见》指出,长沙将启动长沙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建设,实现年农产品交易量1000万吨、年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成为中西部农业综合物流枢纽和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花卉苗木产业经济区。依托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建设花卉苗木产业经济区,建成中部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和龙头实体,打造百亿花卉苗木产业集群。提升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充分挖掘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历史积淀,提升节会定位、运作、品牌和效益,把农博会培育成农业品牌企业和产品交易的国内一流农业品牌盛会。

  优质水稻、花卉苗木、有机茶叶、优质水产等长沙特色农业产品的集散,更是需要依托一个集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拟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将提供辐射全国、接轨世界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据悉,物流中心有望在5年时间里实现年农产品交易量1000万吨、年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

  人多地少的荷兰农业资源极其匮乏,但是依靠世界第一的土地产出率赢得了“欧洲菜园”和“欧洲花匠”的美誉。如今,长沙打造花卉苗木产业经济区,也要依托百里花卉苗木走廊,促进花木产业的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据介绍,一旦花卉苗木产业经济区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苗木花卉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交易物流中心,将带动一个过百亿的特色经济产业集群。

  “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沙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想要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需要有效的推广平台。市农业部门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将加大力度提升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水平,将其打造成为培育农业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黄金平台,成为更多国内一流、国外知名的农业品牌的交流中心。

  D 十大工程

  描绘现代农业全新发展路径

  基础产业将立足于优

  近日长沙连续高温,菜价普遍上涨,引起广大市民关注。“菜篮子”安全保障工程,将重点建设4个万亩以上蔬菜示范片,打造10个千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四季供给有序、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有了这样的“菜篮子”,市民将不用担心菜价出现大幅波动了。

  除了蔬菜业,粮食、果茶、养殖业同样也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高档优质的农产品。规划中的10个十万亩高档优质稻产业集中区、10个万亩特色稻米产业集中区,将探索保障粮食总量与特色稻米产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塑造“湘米”产业新形象、新优势。

  白沙、金洲、大围山和沩山四个时鲜水果产业集中区,以及长沙百里茶廊和宁乡沩山片、浏阳淳口片“一廊两片”高标准有机茶园,将加大名优特高端果茶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市民在享受美味果茶的同时,还会以国内外知名的“湘茶”品牌为傲。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将重点发展100万头宁乡猪、100万头黑山羊、50万头大围子猪特色产业,分阶段建设100家现代化种畜禽、水产养殖场,1000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点),5000家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场,20万亩水产健康养殖水面。

  延伸产品立足于精

  10条城乡连接重点通道的绿化美化建设、50个绿色示范集镇、500个绿色示范村庄、50万户绿色示范庭院工程建设,描绘的就是“美丽长沙·生态家园”的景象。利用城乡生态屏障公益林、油茶、楠竹、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绿色生态产业,打造而成的乡村精品旅游目的地以及精品线路,将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农产品深加工也努力做出精品。据介绍,长沙将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利税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0家,利税1亿元以上的50家,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利税过10亿元以上的5家,全市农产品加工利税总额达到500亿元,推动20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培育100家农业类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以及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生态农业立足于绿

  “堤固、河畅、水清、景美”不是梦,水利基础设施和水生态建设工程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200万亩,精心打造滨水风光走廊。不久的将来,长沙市民将走在“东方莱茵河”——湘江长沙段上,一览湘江美景。

  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工程,要大力发展以沼气综合利用为龙头的绿色循环农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种养平衡发展、环境优化无害的绿色农业产业链,实现增强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新型农业关键在人

  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培育工程,要引导种养大户、专业能人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培育经营规模1万亩以上产业农庄10家,1000亩以上产业农庄100家,5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1000家,1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10000家。

  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要突出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着力培育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现代营销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农业领军人才。

  权威解读

  确保700万市民“菜篮子”、“米袋子”量足质优

  “菜篮子”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市农业局局长吴石平认为,要确保700多万长沙市民“菜篮子”安全,就必须要做到量足质优。吴石平告诉记者,长沙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根据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每年由市农业局下达指导性种植计划,确保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从2011年起,大力实施蔬菜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即新建100亩种苗基地,每年建设2-3个千亩示范园,每年新扩标准化、设施化基地1-2万亩。

  作为全国两个粮食自给有余的省会城市之一,长沙的“米袋子”引人注目。 市粮食局局长陈旭介绍,今年长沙早稻播种面积229.9万亩,早稻生产风调雨顺,预计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长沙粮食生产,一有品牌优势,二有科技优势,我们将探索粮食总量与特色稻米产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陈旭表示,随着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长沙10个十万亩高档优质稻、10个万亩特色稻米产业集中区将形成,“湘米”产业将塑造新形象、新优势。

  E 六大体系

  打造长沙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集群

  一村一品,一镇一个特色,长沙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记者了解到,长沙现代农业将要继续加大花卉苗木、优质茶叶、优质水稻、优质水产四大百里产业走廊提质集群建设力度,扶持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粮油、畜禽水产、肉类、茶叶、果蔬、休闲食品、林产品和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产业集群。农民“卖难”、市民“买贵”问题一直让人头疼。据悉,长沙将健全以大中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骨干、集贸市场和直销店为主体的城乡贯通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网上购物和农民网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基地配送到终端网点的直通销售新模式。

  健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方面,长沙将加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打造千亩、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20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长沙将强化农业投入品日常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把好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关。同时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

  权威解读

  科技和品牌助农产品增值

  “长沙农业一直依赖粗放经营,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产出量小质弱,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其链接的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市农业局总农艺师肖志高介绍,长沙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848亿元,而临近的武汉市就达到1500亿元。

  “长沙发展现代农业,要重视科技与品牌支撑。”肖志高认为,大围山水果、金井茶、宁乡猪、望城鱼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推进高档精品果茶发展,开展地标品种保护开发工程。在农产品加工增效及品牌创建方面,要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开发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增效。

  F 保障措施

  获“中国名牌”一次性奖励50万

  从长沙现代农业的实际出发,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含金量也很高的政策措施,从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用地优先、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公共服务、创新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助力长沙现代农业发展。

  《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市政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部门涉农支农资金将重点投向重大农业项目区和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建设。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新、扩建现代农业类项目减免市县两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和各类基金。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对年上缴市和县(市)区税收首次突破一定额度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纳税金额一定比例的奖励。实施投入贴息政策,对投资总额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给予实际贷款额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实施品牌奖补政策,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以及作为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的农业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

  而在要素保障方面。《意见》要求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将视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在环境优化方面。市和县(市)区成立现代农业项目联合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对于现代农业项目实行联审并批缺位默认的审批制度。机制创新方面。首先是成立长沙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支持重大现代农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融资担保。其次是设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

  据悉,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将各县(市)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专项考核。

  权威解读

  四大百里产业走廊耀星城

  优质水稻、花卉苗木、有机茶叶、优质水产,在长沙主城区周边,四大百里产业走廊形成了特色。乌山贡米、柏加苗木、金井茶叶、乔口渔都……一个个美丽乡镇身后,一个个名优农产品崛起,成为了致富百姓的“摇钱树”。

  记者昨日从市农业部门获悉,农产品加工业发产值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成为工业经济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板块。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各类“农家店”梯次发展。生态园、农家乐、度假村等产业休闲农庄蓬勃兴起,会展农业、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三大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产业融合的进程日益加快。记者了解到,长沙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逐步完善,“公司+ 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加快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生产效益稳定增长,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据统计,近年来长沙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户75万户,直接吸收农民就业近20万人。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实际增速保持 18%以上,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63元。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改变,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