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阳县嘉元食用菌项目菌包填料车间济南市维尔康5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扩建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防汛渠建设现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这是近日记者在商河县贾庄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看到的景象。虽然今年7月以来降水频繁,但这里1万亩的耕地排水良好,玉米长势喜人,今年粮食每亩有望增产70公斤。近年来,全市重点实施完成了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章丘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三期项目等开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亿多元,改造中低产田 270多万亩,年增粮食生产能力 4.5亿公斤;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50多个,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2.5亿公斤;项目区覆盖全市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受益农民150多万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多个。作为向上重点争取的项目资金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综合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规范管理、科学规划、整合资金,为我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重要贡献。如今,高标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已经成为我市农村形象的一大亮点。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经过土地治理,项目区的土地能达到完全灌溉,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实现旱涝保丰。同时,田块规整成方,也有利于规模经营。砂石生产路、桥涵、机井等工程,便于农业机械和车辆的进出。”贾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吉忠说,经过治理,这里吸引了来自辽宁的育种企业,在项目区流转了5000余亩土地,进行育种实验。
章丘市刁镇夏侯村的农民刘传生说:“以前浇地得全家出动,输水带要铺很远,渗水泡水也严重,浇一亩地要二三十块钱,既费钱又费力。浇水这样不方便,所以有时候就会嫌麻烦不愿浇了,粮食产量也就老也上不去。”经过刁镇中低产田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以后,拿着水卡在地头的“电匣子”前刷一下,拧开地里的排水口,水流就哗哗地淌进地里,如今的浇地,“一人、一掀、一卡”就能搞定,费用也降到了十几元一亩。
据了解,商河县贾庄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2013年4月底完工。经过治理,亩均小麦产量由项目前的445公斤提高到505公斤,增产60公斤,单价2.2元/公斤,增收132元;玉米产量由项目前的472公斤提高到580公斤,增产108公斤,单价2.4元/公斤,增收259.2元;亩均增产蔬菜250公斤,单价2元/公斤,增收500元。项目实施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0.1万亩。1万亩项目区农作物年增加产值402万元。章丘刁镇的土地治理项目区内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实现年节约水量60万立方米,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0万公斤,蔬菜生产能力40万公斤。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效益328万元。
据了解,我市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把加强田间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桥涵、沟渠、路林配套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井泵电路等设施全面配套,目前,全市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项目前的16%提高到26%。2012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项目前的85%提高到100%,复种指数由项目前1.75提高到1.9;项目区实现了完全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由项目前的0.45提高到0.75左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给予有特色的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化产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用财政投入为企业加推一把力,才能以龙头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化发展。
位于商河县的济南乡村绿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济南市商河县30万株花卉种植扩建项目”和“济南市商河县200万株花卉组培科研中心建设项目”。其中2010年项目,国家财政投资100万元,企业自筹500万元,国家投资仅占总投资的16.7%,但公司年销售收入增加了900万元,利税增加了266万元。这成了财政投入带动企业投资,靠有限的项目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花卉智能温室面积由原来的5000平方米增加50000平方米,年产花卉由原来的30万株增长到现在的98万株,目前已成为江北最大的红掌养殖基地。另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科研能力。科研中心建设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技术开发能力雄厚。200万株花卉组培项目的实施,年组培红掌180万株,蝴蝶兰20万株,年增加销售收入650万元,利润增加130多万元。该公司培育的红掌品种阿拉巴马、大哥大在全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红掌品种茱莉、皇冠获得优质产品奖,乡村绿洲牌红掌被认定为济南市名牌农产品。公司还为农户提供免费科技培训与检测服务,目
前,公司直接带动农户5600户从
事花卉种植产业,户年均增收
22000元。
位于天桥区大桥镇的济南益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承担了8000只生态蛋鸡养殖场新建项目,总投资13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万元,省配套7万元,济南市配套1万元,天桥区配套2万元,合作社自筹101.8万元。资金主要用以新建鸡舍1000平方米,架制围栏550米,购置鸡笼80件,喂料机3台套,鸡舍内设备3台套,照明辅助设备和防疫设备各一套,引进生态鸡8000只,技术培训60人次。项目完成后,年销售生态蛋128万枚(约8万公斤),年新增销售收入153.6万元,盈余总额35.3万元,合作社社员每户可增收1569元。
今,合作社已发展带动天桥区、济阳县、齐河县的十余个乡镇的社员500余人,统一为社员提供鸡苗、技术服务、销售渠道,已成为济南最大的种鸡养殖合作社。
自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我市共扶持130多个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基地面积100多万亩,受益农户30多
助力“一区六园”建设
“一区六园”,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市政府确定的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标杆,每年我市在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发展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今年,项目首批建设资金已拨付完毕,各园区科研报告和实施方案也已评审通过,各项目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中。
其中,打造对外展示窗口的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整体工程已完成50%以上,园区内水生作物园工程进度已完成50%,土方工程进度完成80%,园中湖工程进度进行过半,生态林果绿化工程也已完成了30%。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长清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施工进度已完成35%,澳利路雨污水工程完成70%,农高路和明发路绿化工程也已完成60%以上。记者日前在商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区了解到,该园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10000亩,以打造花木市场为中心,共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目前,35000平方米现代花木展厅的基础工程已结束建设,相关配套的机电井和道路工程正在施工。此外,体现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的临港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平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规划实现循环农业的济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