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16亿元,同比增长29.7%。连续3年,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都保持23%以上的增长幅度。
在山西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即将迈入1000亿元门槛之际,紫团公司素珍菇包子的投产成为山西农业产业化迈入新阶段一个标志性事件:山西做大做强杂粮产业和果蔬产业的战略意图有了核心产品做载体,山西农业产业化从原料时代进入产品时代;产业化支撑项目的现实意义从支撑农民收入翻番通向了农民的有序进城就业和城镇化“孵化”功能。
这意味着山西的农业产业化迈入一个新阶段。
从原料到品牌的蝶变
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10个字引爆了山西农业产业化的比学赶超。2012年,山西将杂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列入振兴计划。蹊跷的是,首先纳入政府关注层面的一个龙头企业却是工厂化种植蘑菇的长治紫团公司。
年产1万吨食用菌的紫团公司,是一家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技术等,用现代化设备装备的现代农业企业,背后有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在支撑。依托本土特色农业资源小杂粮、食用菌、果蔬,推进农副产品从原料生产向农副产品深加工转变——打造素包子领域的领袖品牌。
有着河南食品工业发展经历的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调研之后,将紫团的杂粮包子纳入山西可做大做强的本土品牌序列;紫团成为省政府直接为企业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的首批三个龙头企业之一。
由此,用安全营养的食用菌为馅,用健康营养的杂粮为皮,做冷冻调理类素食包子的创意,成为山西振兴杂粮产业的率先破题之作。紫团诞生了一个品牌梦想,把素珍菇包子的品牌——百素珍做成汾酒第二。
2012年紫团推出了年产5万吨冷冻调理杂粮珍菇包子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被省政府纳入农业产业化支撑项目,总投资18587.05万元,以“包子”为载体,将杂粮与食用菌、果蔬产业联动,资源互补,“表里山河,包容天下”,打造“山西杂粮主食工业化大厨房”。
项目完成后,可年产各类杂粮冷冻调理包子5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名,同时带动28000多农户从事各类杂粮种植与加工,以及食用菌、马铃薯、西红柿、红枣、核桃等果蔬种植;年可转化各种杂粮3万吨、食用菌15360吨、各类果蔬3840吨,成为山西推进杂粮主食工业化、提升山西资源综合效益的一条创新路径。
其实不只是紫团,山西全省已经有21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的农业产业化从原料提供已经迈向产品供给,品牌塑造早已成为龙头企业的必修课程。
从高效到安全的升级
2012年的速生鸡事件持续发酵,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刺激人们的一个关键词。紫团公司推行实施上党“百村万棚”工程,规模化生产食用菌,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紫团公司五个园区及食用菌产业链经营共创造就业岗位330个。农民在公司上班,除去休息日、节假日,实际上班时间达300天,根据8小时工作制日均60元的工资;年收入1.8万元。
从食用菌的生长特性看,其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适宜的生长环境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在紫团“百村万棚”工程中,公司主要采取单元联棚责任制。在食用菌培养基选料、培植、摘采各环节采用严格管控体系,采用大峡谷地下水,菌包采用玉米芯、谷糠等粮食剩余物,并且通过农残、重金属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保证重金属含量低,采用多重筛选体系也保证上市产品安全。
紫团公司的食用菌工厂化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采用低温培植技术,病虫卵由于温度热量不够而无法成虫,保证从源头控制虫害,保证了食用菌无农残。
注重安全、注重可持续增收已经成为山西产业化升级的一个刚性指针。高效安全成为山西农业产业化新阶段的又一个特征。
山西农产品加工局局长李岳峰说,实施动态管理的山西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
从带农增收到“孵化”市民
从全球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没有一个是被公认成功的,其城镇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均在于缺少以产业作动能的支持。
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建设目标“一核一圈三群”,同样绕不开农民如何有序进城和就业生活可持续的现实问题。
依靠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产业动能来“孵化”城镇化,成为山西推进城镇化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产业化成为山西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现实的途径,2012年启动的山西产业化支撑项目的渐次落地,证明了这一点。
紫团公司的生动实践说明这一设计可以复制:
2000年,紫团公司开始创立。经过12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基地4.3万亩,员工1200余人。公司基地之一壶关小山南村周边成为食用菌产业聚集带,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高流转率,并且吸附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
以小山南村的农户为例,公司规定每流转2亩土地的农户安排一个妇女就业。流转2亩土地,获土地流转费1200元。农民就业后,一个农村妇女年收入1.8万元。
“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随着壶关县的城镇化步伐,小山南村通过产业的支撑,与县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紫团公司的实践启示,山西省政府肇始于农民增收翻番的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将成为山西城镇化建设的孵化器,催速山西“一核一圈三群”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