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业新闻 > 常州如何实现粮食专家产量 变成普遍的农民产量 返回首页

常州如何实现粮食专家产量 变成普遍的农民产量

时间:2013-03-28 10:24来源: 作者:收藏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常州市水稻平均单产达633.7公斤,比上年增加5.8公斤,增幅2.7%,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全省“十连冠”。这在工业大省的江苏,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南,意义非同一般。

  农业份额在缩小粮食分量在加重

  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越唱越响

  位列苏南经济板块的常州市,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还不到3%。农业份额虽小,却尤被看重。市委书记阎立说,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农业永远都是无法离弃的基础产业,保证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课题。

  “常州市水稻单产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并居江苏全省之首,归根结底,是各级组织把稳定农业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并依靠科技创新以点带面、惠及民生的结果。”常州市市长姚晓东说。

  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苏南地区,如何让有限的地力创造更多的产出?常州市从改善粮食生产的“硬件”,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入手,从2003年起,市农业部门就组织开展高产竞赛活动,财政先后拨款3亿元用于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性投入。副市长张耀钢介绍说,2009年,常州市就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工程,要用五年时间新建设一百万亩高标准农田。近几年来,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和百亩攻关方已成为全市应用和展示先进稻作技术和成果的重要阵地。2012年,各级高产创建总面积约6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实现了以地级市为单位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效果十分显著。

  金坛市薛埠镇原有31家砖瓦窑厂,这些“吃”地大户,如今却变成了380多亩高标准农田。该镇境内因烧窑形成的一条2公里长的荒山洼地,多年来一直闲置。近几年来,通过土地复垦和高标准建设,废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亩产已经达到500公斤以上。金坛市财政设立“亩产吨粮县”1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1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68个百亩方和21万亩公路高产示范带。

  水稻种植面积60.44万亩的溧阳市,财政投入200万元专门用于高产创建项目整体推进,创建17个水稻万亩示范片、51个重点百亩方和24.3万亩公路沿线机插秧高产示范带,形成了“万亩片、丰产带、百亩方”机插秧集成技术的全覆盖;武进区财政则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及机插大户实行财政补贴的统一优惠供种,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每斤2.2元直供到用户手中,确保良种覆盖率100%。

  2012年,常州市政府还专门拿出专项资金重奖辖市区高产创建工作,溧阳、金坛和武进也分别拿出数十万元资金,用于年底奖励乡镇优秀示范区及先进工作者。全市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有效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2012年水稻万亩片有34个单产超过700公斤,最高的达769公斤,有10多个水稻万亩片出现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实现了全市水稻平均单产全省“十连冠”。

  “专家产量”变成普遍的“农民产量”

  技术集成推广创造高产高效新模式

  政策的威力发挥多年,生产的潜力似乎挖尽,常州的水稻单产为何能连续十年“夺冠”?主抓农业的副市长张耀钢认为:“关键在于我们不仅重视单项技术创新,更强调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系统配套,使高高在上的‘专家产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农民产量’。”

  良种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也是粮食增产的内因。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因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而名闻全国的常州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进一步加大水稻育种和种子工程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成功育成粳稻新品种14个。

  全市水稻品种优新率从2003年的62.3%上升到2012年的95.6%,仅武运粳系列优良品种推广面积10年累计达1300多万亩,亩增产27公斤,共增产稻3.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2012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24.7万亩,良种覆盖率高达98%。农业部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十大常规粳稻品种,来自常州的就占了4个。

  张耀钢说,实践证明,全面普及水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是单产保持领先的核心。“八连冠”之前,常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集成了一批成熟技术模式。“八连冠”之后,围绕加快高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常州市重点突出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配套种植技术,组装集成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的增产技术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

  机插秧无纺布全程覆盖壮秧培育法,是常州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一改水稻播种结束后传统的薄膜覆盖法,采用无纺布覆盖,起到了保湿、防鼠、防病的效果。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时有爆发,常州正是采用无纺布覆盖培育法阻断了灰飞虱对秧苗的侵害,为水稻单产的持续走高和减少农药施用量创造了新的条件。

  这一系列看似复杂的高产集成技术,到了农民手里却是简单易行。常州市农委负责同志说,农民只要“按图施工”,就能取得粮食的高产丰收。哪天插秧、基本苗多少、密度多少、何时施肥、施什么配方,农民手拿农技部门发放的“明白纸”,看着形象的栽培模式图,对照手机不定期接受到的免费植保信息,就能“不费神不费事摆平”,种植水稻科学而又简单。

  “在科技人员和合作社的帮助下,我家水稻机插秧实现了‘五替代’,即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料替代营养土、流水线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水田育秧、高速插秧机替代步行式插秧机。”溧阳市天目湖镇志庚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志庚乐呵呵地说。据统计,目前,常州市累计机械化播种流水线保有量88台套、高速插秧机963台、硬盘105万张,水泥硬地育秧技术也正逐步走向成熟。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