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艳玲) 春耕在即,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进入购销旺季,各地也陆续掀起农资打假高潮。如何在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建立起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避免农资打假只是一阵风?近日,四川成都市农委在对全市农资打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同时,强调必须继续探索建立起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 “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农资生产企业,8万多家农资流通企业,农资市场呈现出散乱弱的格局,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成都将全市现有农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门市、摊点)以及规模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基地的基本情况都输入微机建档,实现分级分类动态管理。通过制定农资市场的规范准则,从经营主体的准入条件、证照规范、经营台账档案、产品质量、市场信誉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行规范。 除了抓好常态监管和专项整治,如何发挥行业自律,引导经营者守法生产经营,近年来成都作了大量尝试。据介绍,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质量公开承诺制、产品跟踪制、信誉等级制;制定了“农资商品经营管理制度、农资商品进货制度、农资商品销售制度、农资商品投诉处理制度、农资商品撤柜制度、农资商品经营承诺书、农资商品服务公约”等七项制度,并全部张贴上墙;制作了“农资商品进货台账、农资商品销售台账、农资打假警示牌”免费发放到各农资经营网点等。 |
------分隔线----------------------------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国农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