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关注农民 > 为何粮食供不应求,导致进口量逐年增加 返回首页

为何粮食供不应求,导致进口量逐年增加

时间:2012-06-18 16:39来源: 未知作者:gg收藏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国内大豆进口累计达2343万***,同比增长20.7%。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我国小麦、玉米、稻谷3大主粮全都变成净进口农产品品种,去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超940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数据显示,在粮食生产实现辉煌“八连增”之时,我国粮食进口也在逐年递增。那么,粮食到底都用到哪里了***
  怎么看
  适当进口缓解耕地压力
  “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还是比较高的,粮食安全也有较好的保障。”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宋丹丕说,由于国内外统计口径不同,在我国的粮油统计体系中,大豆被作为粮食作物计算在内。但如果按照国际通用统计口径,不计算大豆的话,我国粮食的自给率超过95%,比较安全。
  郑州粮食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认为,粮食安全分3个层次: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前者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两者则在质量、环境、资源配备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
  “从某种程度上看,老百姓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品种、营养指标等提出更高要求,反映出我国粮食安全已不仅停留在基本需求层面,这是一种进步。”陈艳军说,当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粮食加工业的产品结构上,更体现在饲料、生物制***、种子研制等多个领域。与过去***比,粮食需求的总量和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
  以玉米为例,近两年来,我国进口玉米增幅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30%至35%的玉米用于深加工,60%用于饲料。此外,还有很小的比例用于制作种子和其他用途。而在过去,玉米作为原粮被直接食用的比例较大。
  再看油脂油料作物。《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耗食用油为9公斤,而这一数据到2010年达17.8公斤。预计2020年人均消费量20公斤,这些对油脂油料作物的数量、价格和出油率提出新要求。总之,要解决目前国内油脂油料作物产不足需的矛盾,确保玉米、稻谷等农产品稳定供给,适当进口是大势所趋。
  “总体而言,粮食增加进口也要辩证地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已经成熟。”中国粮油学会秘书长胡承淼认为,进口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补漏”,价格、质量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并不构成主因。目前进口大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食用油需求缺口,也节约了耕地、水资源和大量人力投入,为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贡献颇多。从国外情况看,日本海外农田面积3倍于国内;韩国在海外经营的农田面积近200万公顷,超过其国内农田面积。这些案例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本国耕地有限的压力,保障了粮油安全,实现内外市场的双赢。
  怎么办
  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
  我国粮食消耗逐年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浪费。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每年玉米产后储藏损失超过5%,总量约200亿斤。我国玉米以农户储存为主,但由于农户储粮设施简陋,造成大量损失。近年来,中央实施“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补助农民建“自然干燥储粮仓”,可将损耗率降至2%以内。
  此外,从目前粮食使用流向看,加工业需求占比较大,解决粮食利用率不高问题,也是减少消耗的一大举措。因此,在应对进口农产品竞争,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时,除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自给率等传统做法外,粮食加工业理应积极转型,提高粮食加工的利用率、饲料加工的利用率,用好每***粮食,增加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仍然依赖数量扩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1年,我国稻谷加工、油料处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57%,呈继续下降趋势。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较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斤小麦用进口机械加工出粉率超70%,而用国产机械加工出粉率不到60%。可见,后者至少有10%的面粉没有加工出来,造成另一种浪费。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