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怀柔分公司望京经营部经理
作为一位农民工代表,他最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今年带来《关于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建议》。
“当初外出打工,没想到会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薛志国坦言,这份“莫大的荣誉”更意味着责任。
今年48岁的薛志国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乡农民。1995年,他来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怀柔分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一干就是17年多。一直和农民工在一起,他更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和现实困难。“只有拓宽视野,增强思考能力,才能反映好民众呼声。”
两会前夕,他来到北京劳务市场了解情况,“人群一下子涌了过来,黑压压一片”。“过去,人们关注的是农民工生活工作方面的权益问题,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薛志国走访很多工地调研发现,以前工人反映较多的吃住和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得到改善。然而,农民工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等。
在薛志国看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仅公司望京经理部就有6000名保安。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但目前农民工子女接受的义务教育远远不能和城市同龄孩子相比。”
去年以来,薛志国分别在北京和赤峰市敖汉旗老家走访了各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是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明确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责任主体,对解决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困难依然存在,比如一些优质学校往往要“择优入校”,而农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起初,我认为让公办学校给农民工子女多些入学机会就能解决这一问题。”随着调研的深入,薛志国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在实践中,随着人数增多,流入地政府义务教育责任和经费投入会大幅增加,若只靠自身力量去解决,流入地政府会力不从心,影响积极性。”
人代会上,薛志国带来《关于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建议》,建议尽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这样才能调动流入地政府积极性,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