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从新闻媒体上或生活中听到看到有关农村五保户的新闻,有则新闻说,某地有个五保户死在敬老院里三个月才被工作人员发现;有个五保老人因为生病行动不便,没有及时听从敬老院工作人员的话,竟被工作人员逼着喝尿;有一位居住在家里的七旬五保老人死了一个月多月无人知,尸体腐烂不堪,惨状目不忍睹;有一位住在敬老院的五保户,因为患有精神病不知道吃饭,竟被活活饿死;还有一位入住敬老院不久的五保老人,因为不适应敬老院的饮食、照料的习惯,竟喝农药服毒自尽了等等。听到看到太多农村五保老人不幸的事,也许会让大多数有良知的人都替农村五保户的生存状况感到担忧。
如今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要说谁是最弱势最无助的一群人,那只能是农村里的五保户了。在城市,也许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五保户是什么意思?在农村,也有不少人不了解五保户,更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五保户了。其实,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五保户是什么意思了。所谓的五保户,就是这些人的医、食、住、行、衣都有政府提供,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也许有人会问,样样都有政府保障,按说五保户们就该无忧无虑了。可事实上却偏偏相反。在农村,能成为五保户的是哪些人呢?说到底,他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一群人。他们无儿无女,身体或残疾或多病或年老或年幼,多数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才请求政府的帮助,提供给最基本的生活。
因为大多数五保户都没有直系的亲属,生活只能依赖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的照料,而相关单位和组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关心五保户呢?正因这样,在社会上时常听到有关五保户的话题也就不奇怪。
再听听五保户们自己的心声。某地敬老院里的老人说,敬老院的饮食常常不令人满意,早晚煮的粥时常是没有多少米粒,中午的饭不是稀软的像米糕就是硬得吃不下去;菜汤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更没有多少油下锅,一个星期吃顿肥肉就算不错了。老人说,他们一年到头穿着身上的几件衣服,敬老院很少给他们添换新衣。平时,他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洗,除了身患重病不能起床,工作人员才给你洗一两回衣服被褥什么的,有的人还怕脏怕累,有时还不给你好颜色看。老人说,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一旦生了病,巴不得早死早好,虽说政府有规定要包看包治,可有谁对你认真负责?敬老院每年只给每位五保老人百十块钱的医药费,你用完了就没人再给你花钱。病情严重的时候只好整天躺在床上,要水没水要饭没饭,真是活受罪啊。
有个五保户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所说的家,也不过就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而且是单砖砌的,锅灶床铺都在一起,冬天冷夏天热,生活十分艰苦。这位老人身体有严重的残疾,行动很不方便,可生活还是自己照应自己。好心人劝她住进敬老院,她连连摆手说:“我死也不会去的,敬老院里的日子不好过,我早就听说过了。我就在家里挪一天过一天吧,反正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多长时间啊!”
有一位五保户患有心脏病、痛风等很多疾病,每年仅吃药打针就要花去医药费几百上千元,住院时则更多。虽然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府能给报销一部分,但治病的负担还是很重,仅仅靠政府每年发放的两千块钱生活费根本难以维持。为了生活下去,这位五保户只好拖着病体到外面讨饭,要钱要粮食,人家问他不是有政府的照料吗怎么还要饭?这五保户说:“政府给的一点钱根本就不够日常生活的,要一点好一点,补贴补贴家用。”
人们注意到,造成五保户生活艰难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如患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外,还有就是当地政府在落实国家政策上的欠缺。有些地方的镇政府、村委会不按照国家政策办事,截留、挪用、拖延发放上级政府下拨的生活费、医药费,使得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国家制定的有关五保户的医疗救助政策,有的地方根本不落实不执行。一些地方干部对五保户漠不关心,甚至还打五保户们的歪主意,比如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克扣五保户的生活费、粮食、日用品,本该给五保户的钱粮得不到足够使用等等。
所以,改变农村五保户生活艰难的状况,是政府、社会以及每个有良知公民的责任。首先,政府要不断提高五保户的供养标准。现在农村的五保供养标准偏低,据调查,大多数地方的五保户每年只有两三千块钱的生活费,在物价非常高的今天,这点钱的确很难满足五保户们日常生活需要。二是,党和国家的各项“五保”政策必须严格得到落实,保证五保经费的足额发放,疾病医疗得到保障;第三,要不断提高镇村干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让他们能真心实意地去尊重五保户关心五保户。对于不按照政策办事、甚至有坏心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该清退的清退,该法办的法办。四是要唤起全社会的人们关心五保户的工作,唤起更多有爱心的人帮助五保户,让每一个五保户都生活得快乐生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