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重庆农产品电商发展也面临产品供给难以保证、专业人才匮乏、宣传营销不力等诸多困境,亟待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破解农产品电商“产品之困”。注重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注重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不断拓展延伸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目录库,积极引导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制定地区农产品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等行业标准。注重链接触网的大众化,积极鼓励农产品生产、批发、超市、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市场主体,依托电子商务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
以精英集聚为本,破解农产品电商“人才之住薄V鞫龌鳌耙拧保哂惺导榈牡缟檀右嫡摺⒌缟讨耙稻砣说脚┐宸⒄梗睦┮荡成笠怠⑴┟窈献魃纭⒓彝ヅ┏ ⒅盅蠡Ш团┎放⑸檀蟮ùネ>寂嘌怠坝拧保⒌缟倘瞬藕推笠敌枨笕瞬糯笫菘猓缱由涛衽嘌的扇氲承!⒅敖獭⑴┐宓吃痹冻探逃纬碳苹S呕肪场傲舨拧保┐宓缟檀啡四扇氪葱麓匆等瞬乓嘌蛄校涫等谧蚀睢⑴涮咨枋┙ㄉ璨怪⑺胺鸭趺狻⒂玫氐确龀终摺
以品牌塑造为魂,破解农产品电商“文化之乏”。织好品牌框子,通过政府主导“搭台”,将“三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集中装框、宣传、推广,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突显品牌特色,科学设计产品品牌、包装和名称,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性能融合到品牌设计。讲好品牌故事,将当地文化与农产品、手工艺品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互联网、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渠道,做好文案宣传。
以生态绿色为要,破解农产品电商“本真之惑”。要来源可追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跟踪、定位产品信息,绘制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监督追溯图。要去向可查证,通过车载GPS、摄像头等智能设备,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销售全环节可定位、可追踪。要风险可控制,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要责任可追究,坚决打击网络售假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以体系健全为根,破解农产品电商“支撑之短”。健全服务体系,加强三级服务体系的互动和利益链接,不断创新站点稳定盈利模式。创新技术体系,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转化成基本数据,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反向指导农业生产加工。畅通流通体系,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布局和农村物流配送路线规则,积极推进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发展。强化政策体系,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考核和督查,制定出台奖扶办法,落实政策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