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华亭县有上千年的核桃树栽植史,核桃是华亭林果业建设中的拳头产品,止目前全县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22.3万亩,核桃产量5000多吨,产值5000万元,成为平凉市第一核桃生产大县,甘肃省重要核桃生产县,全国有影响核桃生产县之一。华亭核桃产业的发展,对于山区发展支柱产业很有借鉴价值,现将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立足当地实际,培育核桃产业
早在1986年,当时的平凉地委、行署经广泛认真调研,作出发展果树产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决定后,华亭县审时度势,面对土地面积大,农业从业人员少的形势和华亭县群众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习惯、及核桃耐粗放管理的实际,将发展核桃定位为富民增收,转型发展的重大产业来培育,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效益凸现。目前种植面积达22.3万亩,已形成了以安蔺路和平华路为主,宝平路、神水路、华上路为辅的“一主三辅”核桃经济林带。年产核桃5000多吨,产值5000万元。
2 坚持苗木自繁自育,保证苗木质量
核桃建园中苗木至关重要,核桃实生繁殖苗进入结果期晚,栽后7~8年才可进入结果期,而嫁接苗3~4年即可进入结果期,华亭县十分重视苗木质量,坚持苗木自繁自育,建成了710亩核桃采穗圃,在红旗川建有核桃育苗基地,多年来年均培育优质核桃嫁接苗30万株,大大加快了良种化进程,苗木的自繁自育,为产业基地的顺利扩张和高效运行打好了基础。
3 积极引进新品种,优化种植品种组成
华亭县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对品种高度重视,除发展当地去仁容易,进入结果期早,果型大的地方品种的同时,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核桃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以加快良种化进程,促进产业效益的提升。目前,已引进推广了中林系、辽核系、晋龙系和美国黑核桃等10多个核桃新品种,栽培植株中良种所占比例大幅提高。
4 创新建园方式,推广大苗栽植
核桃耐寒性较差,幼树不抗寒,冬季易冻死,常导致核桃园内树体大小参差不齐,园貌不整齐。华亭县在核桃生产中探索总结出了栽植大苗的措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生产难题,由于核桃大苗组织充实,抗寒性较强,栽后有利苗木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通过栽植3年生以上的大苗,极大的提高了核桃栽植成活率,保证了园貌整齐。
5 推广嫁接苗建园,促进核桃早结果
核桃嫁接苗具有结果早的优势,但核桃体内有单宁,嫁接时取芽后,易氧化变黑,嫁接成活率低,因而生产中多以栽培实生苗为主。华亭县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创造性的应用了方块芽接法,有效的提高了嫁接成活率,通过繁育嫁接苗和高接换优,很好的促进了核桃适龄结果。目前栽植的核桃园大多4~5年进入结果期,品种选的好的,栽后第2年就可开始挂果。早果不但有利早收益,而且早结果可刺激群众种核桃的积极性,加快核桃产业建设的步伐。
6 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为了保障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华亭县制定并不断的完善《核桃生产标准的技术规程》,近年来在生产中重点推广了大苗建园,合理密植、覆盖栽培、适期修剪等关键技术,从而保证了基地建设中成活率高, 园貌整齐,树形规范,产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建成万亩乡镇6个,千亩村60个。
7 加大投入,提高产量
近年来,核桃价格一路走高,核桃成为果树生产中的朝阳产业,效益好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的投资热情,群众在肥料、农膜、农药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增加,从而保证了树体强健,结果能力提高,产量逐年上升,2011年总产量达到5000吨,较2005年增产150%。
8 科学修剪,早果丰产
核桃传统栽培中,由于种植比较分散,对修剪要求不太严格,多放任生长,但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中,必须进行树体的科学调节,以平衡个体与整园,单枝与整枝之间的关系,促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华亭县在修剪时重点推行幼树多长放,结果期树多采用背上枝换头,防止树势衰弱措施,每年在9—10月落叶前进行科学修剪,从而使枝的配备比较合理,冠内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树势健壮,进入结果期早,丰产性强。
9 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
华亭县核桃发展初期多集中在南部乡镇,发展上以零星为主,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及核桃销售行情逐年看好,核桃产业的发展呈现由南部乡镇向整个适生区,由零星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22.3万亩,较2005年的10.5万亩,增加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