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致富信息 > 赵金美:科技拓开创业路 返回首页

赵金美:科技拓开创业路

时间:2012-06-06 09:20来源: 作者:收藏

  赵金美生于江苏省洪泽县黄集镇龙港村。因家境贫寒,缺少科技致富的本领,年轻时赵金美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建筑工地和砂石场打工。在外闯荡数载未能圆梦的赵金美不敢言累,又卷起袖子,最终在家乡依靠科学养殖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1994年家乡发展生猪生产,赵金美一次抱回了10头小猪仔。由于青料问题没有解决,每天天刚亮,赵金美就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到邻近的范集等地去找草刈割。时间与精力花费了不少,可最后10头猪还赔了2700多元,不懂养猪的赵金美第一次在看似简单的养猪上吃了亏。

  但是赵金美没有灰心,赶集时他看到一个卖鹅的大户生意兴隆,便与之攀谈起来,得知养殖四季鹅时间短、成本低、利润高,100只鹅一季下来就能赚个千把块。想起家里正好有一堆瘪稻,赵金美便动了心,夫妻俩商量之后便东挪西借凑了6000元,一次性订购了500只苗鹅回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夫妻俩把这些小鹅当作心肝宝贝小心侍候,夜里轮流值班,屋里的温度低了,赶紧生火,温度高了立马通风。平时还生怕小鹅扎堆轧死,一会儿扒开窝棚瞧瞧有无异常,10天不到,夫妻俩都瘦了一圈。但偏偏祸从怕中来。一天,赵金美发现小鹅生了病,虽全力救治,但最后500只半大的鹅还是死了一半。经过两个多月的饲养后,赵金美饲养的第一批鹅出栏上市了,卖完鹅一算账,这批鹅基本打了“平手”不赔不赚。

  经过两次养殖,赵金美在心中掂量出了科技的份量。他一边想甩开膀子大干,而一边又缺少过硬技术。就在这时,2003年全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在洪泽县试点,赵金美多年的养殖致富梦又得以继续。他主动报名,经村组推荐,终于在当年11月底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培训。课堂上他如饥似渴地听老师讲解畜禽养殖基础理论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课后对听不懂、吃不透的问题又虚心请教老师。在情景教学阶段,学校安排学员到养殖基地和示范养殖大户家中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使他大开眼界,增强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培训结束前,他信心百倍地酝酿养殖创业计划,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创业项目计划书。

  2004年春,“镀金”后的赵金美在黄集镇养鹅园区承包了30间鹅舍和用于种植牧草的74亩土地,开始实施他的创业发家计划。他和妻子卷起铺盖,支起窝棚住进园区,一门心思种草养鹅,雄心勃勃地开始投身规模化养殖的创业之路。创业中他首先选择由本地培育的四季鹅新品种--洪泽湖鹅,饲养中仔细琢磨学到的养鹅技术,着重把好小鹅防疫关,按老师传授的技术要领小心翼翼地操作,精心饲养每一只鹅苗。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辅导老师先后多次到他家回访,提供后续技术服务和产销技术信息,帮助他解决养鹅中的技术难题。勤奋努力终有回报,当年他养洪泽湖鹅保种鹅43套,商品鹅2000余只,供应市场苗鹅4000只,获利4万多元。

  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小试牛刀成功后的赵金美信心大增,他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05年初,赵金美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并通过县级农业部门的技术帮扶,决定搞养猪创收。在县、镇两级政府政策扶持下,他投资17.3万元,兴建了480平方米的猪舍30间,创建了洪泽县黄集镇金美生猪养殖场,从事生猪规模养殖。2008年底,不断获取资金和技术经验积累的赵金美步子更大了,他又实施了养殖场二期工程,猪场饲养规模和养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出栏生猪2300头,发展母猪养殖57头,年销售苗猪4000余头,共获利30多万元。同时,他曾承包稻麦种植220亩,现又发展蛋鸡养殖,每年新增收入20多万元。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不少荣誉,近年来,他先后荣获江苏省种粮大户和市、县党员“双带”标兵、“十佳”创业致富标兵等光荣称号。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