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致富信息 > 梁山脚下的创业使者 返回首页

梁山脚下的创业使者

时间:2012-10-08 11:23来源: 作者:收藏

  宜都梁山因佛教而出名,它位于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在这座山下,有一个70后出生的男孩,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前几年在广东打工,2007年回乡创业,如今已成为潘湾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就是带领农民调结构、种蔬菜、奔富路的地道农民儿子――华勇。 

  试验——鼓起创业勇气 

  2007年10月,宜都依然阳光灿烂,且有“暖冬”趋势。华勇凭借多年在外打工结识的朋友,准备先试验一下百合种植。 

  说干就干,这年购种7600公斤,在梁山、南冲村联系12个农户种植了38亩的百合。 

  次年9月,是百合的收获季节,华勇他们取得了亩产900公斤的好成绩。通过试销上海、湖南等地,这一季下来,农民每亩地的纯收入达到3017元,比过去种植玉米要高出三倍多。 

  这一小试,使潘湾乡农民看到了致富希望,也使一些困难农户充满了脱贫信心,更使华勇有了一种奋进的力量。 

  梁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叶绍苑介绍说,按照这种效益,我村的50多个贫困户只要3-5年就可以实现脱贫目标,全村如果发展到1000亩,每年纯收入就有300多万元啊! 

  发展——组织农民学技 

  转眼到了2009年,华勇变得更加稳重,也显得十分成熟了。他说:“带领农民发展特色蔬菜,必须扩大规模。有了规模,农民不掌握生产技术不行。去年干旱季节由于措施不力,加上管理细节没有到位,每亩产量减少到700公斤左右,这就是缺技术的原因。”于是,他和妻子江琼带领几位农民走进了农业局的大门。 

  这年的十月,市农技中心主任艾刚华、蔬菜专家吴泽玉等人深入梁山,走进菜地,访问农民,摸清了他们种植特色蔬菜的现状,找准了产量不高的原因,也为他们大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 

  2010年春节过后,农业局的专家们首先对50多位示范户进行了技术培训,然后分百合、马铃薯、辣椒、西瓜等不同品种,对重点社员户进行培训。通过几个轮回和几个层次的学习,现在合作社的58名社员中有90%以上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有50%以上的户正在享受培训成果。 

  2011年有15个农户种植的辣椒遭到了梁山一带50年一遇的干旱和虫害影响,他们利用掌握的技术,化险为 夷;有6个户参加试种“荷兰秋洋芋”一举获得成功,而且打破了宜都不能发展秋洋芋的一贯说法;有12个户解决西瓜霜霉病、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取得了新成果…… 

  今年,华勇在新品种推广上又使出了新板儿。7月4日,正值宜都市萌粟特蔬菜专业合作社西瓜开园。 

  在一块4亩多的展示园里,依次竖着10多个展示牌,牌上标明着西瓜品种,地上一个个滚圆的西瓜,在翠绿的藤蔓中若隐若现,煞是可爱。仔细一看,除了绿皮西瓜,竟有许多罕见的黄皮瓜。 

  见很多记者疑惑的神情,华勇告诉他们,这是从中国科学院郑州果蔬研究所引进的新品种,“黄玫瑰”黄皮黄肉,“小宝无籽”黄皮红肉,“金兰无籽”花皮黄肉……总共有12个品种的西瓜在这里试种。 

  华勇憨厚一笑说:“我们的西瓜与众不同,一般的西瓜销往地摊儿,1公斤卖不到4元,我们的西瓜销往超市,出园价1公斤不低于6元。” 

  创新——流转土地帮扶 

  有了技术在手,为大规模发展特色蔬菜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华勇说:“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多数农民富才算富。” 

  2011年在市农办的支持下,他把流转土地作为扶贫帮困的重要抓手,选对象、转土地、真心帮,实现了过去“输血”朝现在“造血”的转变。 

  今年华勇共流转农民土地280亩,总面积达到了504亩。涉及98个农户,其中困难户25户,同时发展订单种植面积1666亩,总面积2070亩,其中:百合870亩,辣椒750亩;洋芋415亩,西瓜35亩。 

  在具体操作中,他采取每亩每年付款500元给农民,作为土地流转金。出让土地的农民愿意为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的,华勇根据不同的工种每月每人发放1000-1500元的劳动工资,年终对有贡献的还以“红包”进行奖励。 

  这种做法,不仅使贫困户的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而且也使一些贫困户在合作社统一劳动中学到了致富技能,增加了收入,逐步达到助贫扶贫目标。 

  梁山村二组贫困户郑爱华,全家三口人,今年出让土地2.5亩,得到出让金1250元,老郑为合作社劳动11个月,每月得到工资1500元,这2.5亩地全年得到纯收入17750元,比去年增加15750元,增长7.9倍。 

  望洲坪村二组贫困户黄传江,一家4口人,今年流转土地2.4亩,订单种植百合3.6亩,得到流转资金1200元,3.6亩百合得到纯收入12150元,每亩收益比去年的720元增加2655元。 

  据了解,今年华勇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2070亩百合、洋芋、辣椒、西瓜、雪莲等品种,平均每亩收入达到3376元,比原来种植玉米要多出2386元,加上流通环节增收,累计达到735万元。同时,为农民发工资80多万元。 

  未来——转型发展跨越 

  几年的摸爬滚打,华勇的信心越来越坚定,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他介绍说:今后蔬菜发展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必须在转型上促跨越。 

  今年9月,他已组建了一个集技术指导、策划宣传、产品加工、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实干团队,申请的“萌粟特”商标得到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正式代理,正在报国家工商总局审批,一批蔬菜精、普包装也已问世。 

  谈到思路时,华勇说,利用梁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其久远的佛教文化,种特色菜,打特色牌,发特色财。 

  在拓展规模上,这个合作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流转土地达到2000亩,发展订单蔬菜8000亩,合作社社员增加到1000人,其中,贫困户比例达到30%以上。 

  在流通和市场开发上,他们已在上海、湖南、广州、厦门、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建立了5个信息站,正在培养一批营销专业人员。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合作社社员最关心的热点,也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件事。华勇理直气壮地说:不仅要扩规模,还要抓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建基地,联农户,深加工,找市场,把潘湾梁山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力争实现“三个一”目标,即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生产、加工、流通产值1亿元;户平蔬菜纯收入达到1万元。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期盼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