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内,鲤鱼、锦鲤与中华鳖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原本互为天敌的鱼鳖竟然和睦相处。鹿泉市邓村鱼场场主说,这俩邻居和睦相处,还互相帮助。"养鳖不需要喂饲料,主要吃鱼塘的死鱼、病鱼,而鱼场每年死鱼量能达到四五百斤,这既可以实现废物再利用,减少成本,还阻止了病原的传播。而中华鳖的爬动,搅动了池塘底泥,改良了水质环境。"
鹿泉市中兴养鱼专业合作社社长算了一笔账,每亩鱼塘增养50公斤的中华鳖,产值就可增加6000多元,除去养殖成本,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合作社已成为鱼鳖混养的示范点,全社鱼鳖混养面积已达百余亩。
互为天敌的鱼鳖为何能够实现混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介绍,是因为中华鳖主要在水塘底部活动,而鱼在水的中部和上部游动,只有游不动的"老弱病残"被鳖追食的几率才较高,因此二者在空间上不会产生大的交集。"如果全面推广鱼鳖混养模式,养殖户增收相当可观。"目前,这种模式主要是在鹿泉、平山进行推广,面积已达2000亩。此外,在鹿泉、正定等县(市)还开展有多品种混养养殖模式,如采取草鱼-鲢鳙鱼、鲤鱼-鲢鳙鱼模式。这三种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都有利于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