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亲眼中,马伟国是个不安分的孩子。这个出生在豫东龙湖湖畔的85后,总是大家议论的焦点——15岁就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村里人眼中的神童;大学毕业才3年,就办公司开汽车;关掉生意红火的公司,竟然拿出全部积蓄在村子里挖坑盖棚种起了菜。最近,他正筹划贷款2000万元,建设一座大型的保鲜冷库。
虽然总是被议论,但马伟国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2006年,马伟国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留在西安3年,先给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打工,月薪5000多元,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代理一个啤酒品牌,经营状况良好。2009年上半年的一次山东寿光之行,他看到蔬菜之乡的农民开着豪车种菜后,兴奋不已:能否把寿光的大棚复制回河南淮阳县的老家?
2009年7月,马伟国带着几万元的积蓄,开着二手吉普车,离开西安直奔家乡。
“不是在西安开公司吗,咋回来了?”“人家都往外考,本来想走出农村,怎么又回农村了?”“是不是在外面犯了事儿逃回来躲债?”……马伟国回家种菜的消息引起人们议论纷纷。
面对质疑,马伟国没有辩解。他明白,要想干成这件事,必须争取家人和亲戚的全力支持。马伟国动员他们去寿光看看,眼见为实,“后来尽管父亲仍然忐忑不安,但还是卖掉了支撑全家人生活的养猪场”。
终于,马伟国在村东头建起了7个温室大棚。过年后,天气回暖,棚里的果子就一股脑儿全蹦了出来。”马伟国把所有次品都挑出来,只卖好的,不仅抓住了回头客,还在圈内赢得了口碑。
赚到钱后,马伟国在2011年又继续投入资金,新建了6个大棚。靠着这13个大棚,马伟国年收入上百万元。
“按说是该歇歇了。”可马伟国竟然又“口出狂言”:要去银行贷款一百万,再免息借给村里人盖棚,让大家都富起来。
说干就干,他帮乡亲们垫资100万元,带领大家建起一百座地下大棚。虽然他垫的100万元至今没能收回,自己还要帮乡亲支付利息,可这件事让马伟国收获了信任,成为当地鼎鼎有名的“蔬菜哥”。
如今,淮阳县东郊马伟国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经从最初的7个大棚,变成千亩连棚。马伟国注册成立的新生农业合作社,社员已达1000多户,涵盖淮阳、郸城、西华等县的十多个乡镇。
谈起马伟国,朱志凌感慨:“从‘种菜哥’到‘卖菜哥’,这个西安交大毕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用青春的热血、知识和汗水,树立起了85后青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