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招商引资 > 新闻动态 > 新安铁门镇引资额达24亿 豫西地区最具创造力的乡镇 返回首页

新安铁门镇引资额达24亿 豫西地区最具创造力的乡镇

时间:2012-06-06 11:39来源: 作者:收藏
 

   【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铁门镇引资额达到24亿元

    新安县铁门镇工业实力雄厚,是全省的百强乡镇。去年,铁门镇生产总值达到了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4亿元,税收入库1.09亿元,财政收入6167万元,新上续建的项目18个,合同资金达到16亿元。一系列的数字充分展现了铁门镇的喜人发展,同时因综合实力强,铁门镇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园林乡镇”、“河南省级卫生乡镇”、“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洛阳市级文明单位”,并连续两年跨入“省百强乡镇”和“洛阳市十强乡镇”。

    有人把地方经济发展比喻为“唱大戏”,既如此,也就少不了“主角”和“配角”。“主角”的戏份固然重要,但假如“配角”演砸了,整台戏也就很难让人叫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毫无疑问,企业才是地方“经济大戏”的“主角”。那么政府的职能是“监督、服务、保障”,这就恰如舞台艺术中的“配角”,既要演好,还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既要当好绿叶,又不能遮住了红花的娇艳。

    铁门镇自2008年开始,便大力实施“项目双资双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重视招商、参与招商、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各单位、各部门建立了公开承诺机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在新安县招商局的指导下,铁门镇党委、政府在积极推进“两不三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协调科学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力促新型工业化建设有较大突破。

    五年来,共计新上项目78个,合同资金58亿元,实际利用镇外资金32亿元。一大批项目落户铁门镇,为铁门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尤其是今年以来,新上超亿元项目3个,引资额达到24亿元,分别是:黄河国能物流园区,投资13个亿,正在顺利施工,投资8个亿的盛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3个亿的新奥LNG重卡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已经签约。即日可开工建设。

    【农业】 一棵小辣椒也能引导经济转型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铁门镇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作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

    该镇抓住新安县中南部七乡镇环线公路贯通的机遇,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作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在巩固壮大辣椒、烟叶、核桃和养殖四大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的特色产业格局。

    同时,今年以来建立了集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发送职能为一体的新安县农业服务平台,保证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发送农业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民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市”利导、顺“市”而行、蓄“市”而做、待“市”而发,增强了其对市场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避免了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服务平台共发布信息186期,发放信息服务手册1000余册,为群众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个,调动了群众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南大岭的“铁丰”牌朝天椒,以色度艳、肉质厚、味道醇、口感强而闻名,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同时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环保型绿色食品,被河南省授予“名优辣椒之镇”。 南大岭的“铁丰”牌朝天椒种植规模不断壮大,面积已达1.5万亩,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椒农收入也在每年增加;优质烟叶面积和川区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3500亩和2000亩,黑核桃种植面积达4500亩;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新发展大粒樱桃500亩,花卉种植500亩;巩固完善退耕还林4625亩,完成荒山能源林建设3800亩,生态效益日益显著,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安置劳动力转移7.5万人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所占经济总量比例逐渐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扩宽。

    【历史文化传承】 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品位

    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品位。新安县铁门镇自3月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千唐大道、铁门广场、铁路立交桥、千唐志斋外围环境等重点区段实施综合治理。新铺设广场彩砖4000平方米,同时植草、栽树进行绿化,广场台阶上重新铺设渗水砖2000平方米,绿化千唐志斋门前大花池等工作也相继完成。

    据介绍,千唐志斋博物馆系已故国民党将领张钫先生的私家园林。张钫早年曾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城北邙山,多葬历代达官贵人,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清末修陇海铁路取线邙山脚下,掘出的志石被弃置于田间民舍。张钫留意及此,遂广为搜求,辟地建斋,妥为保存。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活动,包括自西晋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