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轨道交通建设欲引入民资,酝酿近一年,终于靴子落地。
12月12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下称S1线)增资扩股一期募集在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温州鹿城支行首发。
S1线首期计划筹集资金15亿元,采用货币资金认购股份的方式,认购期限为5个月(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30日)。
市民个人认购起点1万元,企业法人投资起点2000万元,固定收益每年一付,税后收益率达到年化6%。
温州轨道交通建设引入民资一事,在今年年初已经进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而直到6月份,温州市才通过了《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为S1线的项目法人和融资平台,下称温州幸福轨道)设立与增资扩股方案》(下称《方案》)。根据《方案》,S1线股本总额需87.88亿元,每股1万元,即87.88万股。温州幸福轨道的最大股东和发起人温州铁投认购50%;其余50%由社会投资者包括企业和自然人出资。
温州铁投综合办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年初酝酿,年中出方案,迟迟到年末才正式公开募集资金,主要是顾虑到如果利率定得太高,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和轨道运营后的收入将无法偿还投资者的本息,如果定得太低,投资者将无意进入。
此次募集资金将利率定在6%,稍高于银行年平均利率3%-4%(考虑到上浮空间),略接近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5%-6%,但低于私募和信托利率。
该人士表示,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温州市财政建立10亿元的市域铁路S1线项目专项偿付准备金,用于保障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回购。同时在市S1项目轨道沿线,划出必要的土地,出让给市铁投集团,利用土地出让、开发的收益,来确保支付本息和S1线的正常运营。
由于S1线50%的资金由温州铁投出资,剩余50%资金股份太过于分散,社会投资者对于S1线的建设、经营并无“话语权”,北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实际上一般民众只是奔着6%的收益而去,认购额度不会太大,“如果手里有足够多的钱,比6%收益高的投资机会还有。”
铁道部于去年年中将地铁铁路和轨道交通的筹资任务抛给地方后,地方一直苦于筹资无门,广东自年初推出珠三角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土地综合开发方案以来,也进展不大。此次温州率先通过“金改”的政策缺口向民间募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风向意义巨大。
“但是,如果温州最后搞得不理想,那其他地方和项目就更难筹到资金了。”赵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