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优惠并举驱动贵州高速公路跨越发展
我省首次将高速公路待建项目集中招商
新闻提示
受制于交通瓶颈,贵州经济一度被困于深山沟壑。如今,随着一条条纵贯黔中大地的高速公路不断向前延伸,贵州交通面貌大为改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擦亮了“畅通贵州”的新名片,为贵州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提供了支撑。
今年以来,全省着力实施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将建成高速公路里程2500公里以上,新开工高速公路1000公里,总投资近4000亿元。
与前两年相比,年均投资成倍大幅增长。尤其是作为省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记者获悉,4月18日,将召开全省高速公路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推出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共960.1公里,总投资约944.1亿元。这是贵州首次将高速公路待建项目“打包”招商引资,规模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坚持把交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举全省之力加快以高速公路为龙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大道已出省,黔道不再难。2012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762.2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607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30公里,通高速公路的县(市、区)达到60个;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45万公里。
2012年,国发2号文件明确了贵州“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定位,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目标要求。贵州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发展,关键在交通,重点在高速公路建设。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黔中大地正在实施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的总体要求,突出打通出省通道、增加省会城市至市(州)射线、连接县级中心城镇,初步形成以贵阳市为中心,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内捷外畅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近4000亿元。2013年到2015年,全省新建成高速公路25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5100公里以上,新开工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通车和在建高速公路达6100公里以上。
面对成倍于以往的资金量、工程量、技术量、劳动量和组织量,仅靠贵州自身的力量非常有限,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借力发展。作为后发地区,贵州有更迫切的愿望、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优质的服务招商引资建设高速公路,独有的比较优势也给贵州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贵州区位优势明显。贵州是未来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关键节点,有专家研究预测,黔中经济区必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重心和中国西部经济高地之一。据测算,以贵阳为中心,在周边800公里的半径区域内覆盖了近2亿人口,内在市场优势必将聚集更多更大的产业人气、车流物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贵州与东部沿海等地的双向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员、资本、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区际间贸易流量快速增长,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向联系主要经济区的运输通道集聚,交通量将成倍增长。贵州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上川渝进中原,南下两广通沿海,东连湘鄂达江南,西接滇缅往东盟”,是大西南地区通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出海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枢纽节点。正在建设的贵州高速公路路网不仅服务境内交通,还将承担大量出入境交通和过境交通运输任务,通道贯通和网络效应将使贵州高速公路交通量进一步增长,运输强度迅速增加。
贵州资源优势突出。贵州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128种矿产资源,其中28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富集的资源是贵州发展的“富矿”。但由于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资源只能粗放式开发,附加值不高。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贵州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以资源开发、加工、利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运输强度大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当前,贵州以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为重点,正在加快建设5个1000亿元、10个200亿元、20个100亿元产业园区,逐步形成由资源型初加工向循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到2015年,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产值将分别超过1000亿元,煤电化产值将超过1200亿元。
随着资源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贵州货物运输强度将成倍提高,黔西-瓮安、习水-德江等资源运输通道交通量将迅猛增长,贵州高速的资源通道作用更加明显。
贵州城镇化发展迅速。贵州目前城镇化率仅为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距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差距更大。贵州正在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倾力打造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0%,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3900万人,2030年达到4500万人。
人口规模的增加和流动必定带来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贵州小汽车普及率为平均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为40辆,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9辆、我国东部平均水平为102辆、发达国家达到了500辆左右。随着贵州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和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贵州已迈入了购车快速增长阶段,必将促发高速公路交通量大幅增长。
贵州旅游业潜力巨大。贵州是一个旅游大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原始的自然风貌,浓郁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气候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当前正在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打造100个大景区,到2020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使全省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市场规模、旅游综合实力等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必将对交通系统尤其是连通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带来巨大且持续的交通需求,旅游经济强省的逐步实现必将促进高速公路交通量的持续增长。
贵州地形地貌特殊。贵州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绵延纵横。相比于二级公路,高速公路更加顺直、便捷。对于同样的起点和终点,选择高速公路和与之平行的二级公路里程缩短30%以上,行程时间节省50%以上,行驶贵州高速便捷实惠。以六盘水至盘县公路为例,在建的91公里高速公路和与之平行的230公里普通公路相比,行驶高速公路将节省行车时间75%以上。在汽车油耗方面,高速公路大货车运输效率比平行普通公路提高40%以上,单位时间单位周转量下油耗减少30%以上,再加上高速公路事故率比二级公路降低30%等现实优势,人们出行选择高速公路势在必行。
预计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年收费收入将达到136.2亿元,2020年、2030年、2040年收费收入将分别达到323.8亿元、805亿元、115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投资高速公路收益良好。
随着高速公路产业化运作的发展和成熟,广告传媒收入、场地出租收入、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综合开发、物流服务收入及商业地产开发收入等将迅速增长。围绕工业园区、城镇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点、交通物流、休闲度假等方面的需要,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正在编制高速公路配套产业发展规划,改变过去只管投资修路、设站收费的思维定势,真正实现从建设、管理高速公路资产到管理、运营高速公路资本的嬗变。
通过财务分析,贵州待建高速公路项目采用BOT+EPC的建设模式,自有资金35%,融资65%,仅以通行费看,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将达8.95%以上,一般在建成通车15年即收回投资成本,以后15年为纯利润期,贵州高速公路回报利润期更长。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是过去贵州道路的真实写照;“云端高路,大道出黔”,是今天贵州实现通江达海、助推同步小康的历史见证。新商机催生新合作,赢得新发展。
背景链接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相关政策
为最大限度地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项目实施“保驾护航”,我省推出了一些列有利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一、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为经营性公路,按照西部地区收费公路政策,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并享有广告经营权、服务设施经营权等权益。
二、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BOT+EPC(设计/采购/施工)、BOT+EPC+政府补助、TOT(移交/运营/移交)等模式建设,并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项目投资人。其中政府补助专项用于项目,不占项目投资股份,项目的损益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具体补助比例按“一事一议”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并作为公开招标条件。鼓励采取“融资-合作建设”模式协调吸引省外资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
三、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优惠的用地政策。项目用地采用政府划拨方式,征地拆迁费用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执行。鼓励征地拆迁费用采用包干方式,由项目公司与地方政府协商并签订征地拆迁合同。征地拆迁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协调并帮助办理,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四、高速公路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实行代办制。项目工可报告、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水保、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由省交通运输厅代为办理,投资人确定后,直接移交给项目公司。前期工作费用纳入项目投资。

全国首创“BOT+EPC”模式建成的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