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帮教网络。察汗托海牧场有6个安置帮教机构,其中1个乡级帮教领导小组,5个村级帮教小组。村级帮教人员每月对居住在本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走访,了解被帮教人员现实表现、从事的职业、有无困难、是否解决等情况;场帮教领导小组每季度对被帮教人员进行帮教。在帮教活动中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教活动,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二是跟踪帮教,不脱管。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司法所及时登记造册、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档立案,了解其思想状态和回归后的具体困难,协同场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村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其亲人邻居等,有针对性地对其落实帮教措施。同时,教育引导村民和家属正确理解和对待刑释解教人员,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回归社会营造温情的社会氛围,做到不失控、不失管。
三是重点对象,重点管。依托上级刑教人员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和监所的有效衔接,做到重点对象衔接到位,一般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刑教人员基本情况的动态管理,提高对刑教人员的衔接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帮教工作小组对重点对象进行普遍性、经常性教育外,每逢节假日、敏感期均上门帮教,不断敲“警钟”,对帮教对象的思想变化、生活方式、业余活动、工作表现等信息密切关注,认真考察和管控,通过加强对刑教人员的法制教育、生活帮扶,引导教育他们遵纪守法,积极劳动,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四是注重面向社会,广开安置渠道和帮困。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最迫切需要的问题就是就业,帮教是前提,安置是关键,解决归正人员的就业问题,既是他们的生活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更是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取鼓励归正人员从事产业发展、个体经营,并在经营项目、场所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积极推荐到民营企业就业,为归正人员落实工作岗位;动员归正人员的亲属帮助他们自谋出路;寻求社会救济,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等办法实现就业和帮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