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装运彩椒
8月中旬彩椒上市以来,杭后陕坝镇的康尔徕合作社就格外忙碌,各种装运彩椒的车辆挤满了市场,附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也几乎全装着一箱箱黄灿灿的彩椒。
这几年,番茄、西瓜、葵花、辣椒等农产品的收入涨涨跌跌,没有消停过。而康尔徕合作社彩椒的收入却一直很好,今年也是如此,彩椒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亩均效益达12000元左右,较普通农产品的效益高出近10倍,而且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那么,康尔徕的彩椒都卖到哪儿去了?“我们经常派人去山东、北京、江苏等地调研,收集必要的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还安排专人负责销售。今年,合作社和山东一家企业签订了800亩的大棚彩椒种植合同。我们用他们引进的新品种、传授的新技术种彩椒,再返卖给山东企业。山东企业加工后再出口日本,做高档料理。今年第一茬已经卖完了,第二茬又开始采摘了!”谈到黄彩椒销售越来越火爆的态势,康尔徕合作社负责人裴军难以按捺内心的喜悦。
蔬菜产销机制创新,推动了康尔徕蔬菜产销合作社和蔬菜直销市场建设,促进了高效设施农业的转型升级。 今年,康尔徕绿色食品基地的总产值预计达到2700万元。
彩椒卖得好,农民收入也高。刚从乌海务工回来帮工的刘明云接过裴军的话茬说:“合作社以每亩13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里租来大棚,农民可以选择在合作社打工。每年3月份到10月份,男工每个月能拿3000块钱的工资,女工每个月2400块钱,几个月就能挣两万元左右。其他时间还可以外出打工赚钱。”
不仅仅是康尔徕的农产品,杭后“恒信南瓜籽”、“和平瓜菜”、“二道桥老农夫”、“红旗星火”花葵、“绿川沙海红”枸杞、“大发公”面粉等一批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都靠打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成为声名远播、畅销区内外的名牌产品。去年,杭后11家外贸企业全年累计出口籽类、番茄、脱水菜20000多吨,完成出口额近4000万美元。 (特约记者 梁晔 文/图)
记者手记:
我市是典型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大菜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谓门类齐全,遍地开花。但是记者了解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充分发挥应有职能的并不多,表现为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对农户的带动不足。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组建、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合作社注册登记后实际上没有运作,农牧民种菜养畜大多凭个人经验或喜好,缺乏专业的市场信息指导,种植养殖生产很容易与市场需求产生偏差。如果每个合作社都能像康尔徕一样把产前、产中、产后工作做到位,那么何愁农畜产品卖不出去呢?可以说,康尔徕专业合作社为做大“菜篮子”树立了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