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度经济指标来看,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不容乐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伏与波动很正常,关键要紧紧抓住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难点。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就是保持我市经济合理平稳较快增长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投资拉动型阶段,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第一支撑还是投资。因此,抓住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就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就抓住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矛盾。近年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不多,投资规模小,仍是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招商引资,人家凭什么来?需要有充足理由。目前,展会(如科博会)、园区(拥有高新区、经开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园区以及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都是我市在招商引资上的比较优势,但最大的优势还在政策。科技城是我市独有的“金字招牌”,获批执行的中关村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先行先试政策,是我市具有独占性的政策优势。当务之急,我们应抓紧研究这些政策在绵落地的具体配套措施,发挥其集聚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创新、产业资源的独特作用,着力引进一批研发机构、人才团队、金融资本、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招商方式是招商成功的关键一环。在以定点式招商、跟进式招商、持续式招商为基本方法的同时,应突破传统方式,瞄准一个地方,集中进行招商,全面承接产业转移。一方面,适时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重点区域举办大型投资促进活动,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特色和企业投资动态,锁定重点目标企业,主动出击,实行“一对一”精准招商。招商越专业化,目的性越强,针对性也越强,对别人的感召力也越强。我们应全面提升7个驻外招商分局水平,积极选聘驻外招商专员,打造一支会外语、懂经贸、善谈判的专业招商队伍。
引进来,关键还要留得住。招商引资,其实是双向选择。一方面,我们选择企业时应谋长远、舍眼前,认真筛选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和绵阳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项目,优先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主动承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另一方面,也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动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增强企业植根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引进一个重点项目、壮大一个优势产业、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效应,成就合作共赢的“美满姻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看到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更要看到新常态下蕴藏的新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坚定信心,切实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扩规提效等方面的引资和培育力度,以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确保经济合理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