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鑫 徐宏宇
连日来,天气阴雨绵绵,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第十一管理区兴林水稻种植合作社700多亩的蟹稻生产区里却是机声隆隆,正在将大池田改造成一亩见方的小池田。
“今年,合作社搞起了大米私人订制项目,每个订制生产田块为1亩,每块收费2.38万元,现在已经接到了12个订单。”兴林合作社理事长葛春江高兴地说。
过去因稻农均为独立生产经营,形成不了规模优势,经常遭到粮贩压价。2015年,葛春江与5户稻农联合成立了以“兴林”命名的合作社,不仅有效抑制了粮贩压价现象,还通过团购的方式使农资价格降低了5%,当年底就有40户稻农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运营管理的水稻面积超过1.65万亩。
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当时,葛春江对改革的认识就是用优势产品去抓市场,于是他组织社员种植“稻花香”、“长粒香”优质米9000亩和蟹稻330亩。等到年底水稻收获后,葛春江订制了简易包装,将蟹稻赠送给大连、北京等地的亲朋好友。没想到的是,不久大连一家食品公司主动与合作社联系,提出由合作社为他们订制生产700亩有机清香型稻米,每斤收购价格为40元,并垫资50万元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通过客户端实时监控全程生产情况。
之后,葛春江真正认识到农商融合才是最终发展之路,便注册“费莫贡米”商标,开发高端粥米、天然有机大米、清香米和稻花香清香型米四种产品,最高价格每斤40元,最低价格每斤7元,并重新设计了包装,开起了实体店和网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去年,合作社大米在线上销售超过3万斤。
正在合作社育秧基地忙着播种工作的社员张发祥说:“去年水稻市场价格为1.4元一斤,咱们种的蟹稻卖到2.4元一斤,其它香型米也卖到1.9元一斤。特别是有机大米和稻花香米亩效益都超过了万元。”
“我们的生产已经由传统农业升级为智慧农业、追溯农业和定制农业,现在种子智能催芽,精准播种,棚温都是智能控制,即使不上化肥和农药,蟹稻亩产也达到了880斤,普通稻亩产超过1200斤,所以效益还是不错的。”葛春江介绍。
谈及今年的规划,葛春江笑着说:“今年主要的规划就是要做到由种得好进一步向卖得好转变,加工‘费莫米’280万斤,确保有机米亩效益超过万元,普通米超过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