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招商引资 > 新闻动态 > 福建援疆工作20周年 打造“闽疆生态文明村”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首页

福建援疆工作20周年 打造“闽疆生态文明村”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11-21 13:31来源: 莆田网作者:佚名收藏

  “以前二十里店村的都是泥巴路,遇到下雨、下雪天气,道路便泥泞不堪,连出行都成问题。”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支部书记艾尔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现如今,二十里店村村在福建省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全村29条10.6公里的巷道,全部按照公路四级标准实施沥青硬化,极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

  11月19日上午,“福建援疆2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昌吉州二十里店村。

  据了解,二十里店村是一个多民族村,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到90%以上。以往,因为出行不便,资源缺乏,当地的村民基本依靠打馕、种地、养殖等传统谋生路子创收,人均年收益不高。

  据呼图壁县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宁德分指挥部指挥长陈何兴介绍,二十里店村作为福建援疆工作的重点。福建省整合资金700多万元,通过实施一批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一条闽疆文化***、打造一座文化阵地、培养一支文艺轻骑队伍、培育一个民族食品品牌、扶持一个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庭院经济、建造一个闽疆生态园LOGO,打造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闽疆生态文化村”。

  实施一批道路畅通工程,就是改造全村10.6公里巷道,并进行沥青硬化,改造后村民自发要求把四条主干道以援疆路、福建路、宁德路、龙岩路命名。

  建设一条闽疆文化***,就是在福建路统一建设1.8公里文化墙,把福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与新疆的西域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等结合,展现“闽疆两地一家亲”文化内涵。

  打造一座文化阵地,就是利用已建成的文化演艺中心,通过建设援疆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农民夜校,加强群众文化教育。

  培养一支文艺轻骑队伍,就是组建成立由40名村民组成的合唱团和由13名村民组成的文艺队伍,培养民族群众在表演民族歌舞的同时,熟练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祖国》和体现福建精神的《爱拼才会赢》及京剧《红灯记》《梨花颂》等名曲,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引导村民热爱党、热爱祖国,增强群众文化认同。

  培育一个民族食品品牌,就是依托维吾尔族食品品牌,成立打馕合作社,统一加工、商标、包装、销售,并发展电商销售,树立少数民族食品品牌。合作社成立以来,日打馕4000多个,产品主要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月创造经济收益10万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31人。

  扶持一个特色产业,就是引导援疆企业在二十里店设立卫星工厂,建立“产业援疆+援疆企业+卫星工厂+农牧民”扶贫模式,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解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一批庭院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群众院落,发动援疆干部人才结对帮扶,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观光采摘、农家乐等庭院经济,美化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

  建造一个闽疆生态园LOGO,就是在村口建设“闽疆生态文化村”LOGO,进一步诠释福建援疆干部“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展现“一脚踏进昌吉州、终身都是昌吉人”的援疆情怀,共同谱写“闽疆两地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篇章。

  艾尔肯表示,通过援疆干部的帮助,二十里店村的村貌焕然一新,村财经济明显好转,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16602元增长至17500元,全村呈现出稳定和谐、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新气象。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