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动态 > 北清商学院M25125班贵州游学纪实:黔山秀水间的人文启迪与精神滋养 返回首页

北清商学院M25125班贵州游学纪实:黔山秀水间的人文启迪与精神滋养

――记下司古镇、西江千户苗寨文化实践之旅

时间:2025-11-21 10:51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收藏

  2025年11月14日,北清商学院M25125班师生代表在教学部主任张倩及该班同学彭兴芝等人的带领下,踏上了贵州游学的第二日行程。这一天,学员们穿梭于千年古镇与民族村寨之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文化底蕴,在观察与交流中深化管理智慧。

  下司古镇——时光淬炼的商贸智慧与人文精神

  晨光熹微中,师生们步入被誉为“小上海”的下司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明清时期的商号建筑静静矗立,清水江上舟楫往来的痕迹依稀可辨。在这里,学员们不仅领略了徽派建筑与西南民族风格的融合之美,更从古驿道的兴衰中窥见历史上西南商贸枢纽的运作逻辑。

  山水回响 智慧启迪

  商业文明的传承:古镇昔日的繁荣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商业的本质始终是“连接人与资源”,古今商贸智慧在时空变换中一脉相承。

  包容性发展的启示:多民族文化的共融共生,启发了大家对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考。彭兴芝表示:“管理者的视野应如这清水江,既能承载本土底蕴,亦能汇入时代洪流。”

  风情园——民族技艺中的创新与坚守

  在风情园的苗绣工坊内,学员们目睹了非遗传承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匠心之作。一幅幅讲述苗族迁徙史诗的绣片,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师生们感受了蜡染工艺,在蓝白交织的图案中感受手工艺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

  指尖生辉 匠心映照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绣娘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学员们反思现代企业管理中“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之道。

  文化IP的现代转化:沈知欢老师引导学员探讨:“如何将这样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一命题激发了学员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探讨。

  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智慧与社区治理的活态课堂

  当夜幕降临,千户苗寨的灯火如星辰洒落山峦。学员们沿着吊脚楼群拾级而上,参与了一场原生态的苗族歌舞盛会。嘹亮的飞歌、热烈的铜鼓舞,以及十二道拦门酒中蕴含的待客之道,让大家沉浸于苗族社群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万家灯火 心灵共鸣

  生态人居的智慧: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建筑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员企业践行此后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社群组织的生命力:苗寨“鼓藏头”“活路头”等传统自治体系,启发了大家对组织架构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则”协同作用的思考。有学员感慨:“真正的领导力,源于对群体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结语:从山水行走至思想行走

  此次贵州之行,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深耕。师生们在古镇沧桑中读解商业本质,在指尖技艺中感悟匠心传承,在万家灯火中体认社群力量。正如一位学员所言:“这次游学让我们看见,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在文化积淀中寻找规律,在人间烟火中汲取智慧。”

  北清商学院始终坚信,卓越的管理者既需登高望远的格局,也需脚沾泥土的实践。此次黔东南游学,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未来,M25125班将继续带着这份人文关怀与实践思考,在管理之路上行稳致远。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