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0%和33%,均居世界首位。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种植苹果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水果市场,但长期以来,一直禁止我国苹果进入。
17年来,中美双方就中国苹果输美植物检疫要求一直进行磋商。在此期间,质检总局积极对美开展合作。专家就美方提出的苹果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一一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反驳意见。同时,全国安置监测点共15000处,每年监测次数达22.5万次,记录数据近百万个,为美方最终取消对我国苹果种植区实施果实低温冷处理的苛刻要求,提供了大量详实数据和重要参考依据。
历经多轮技术磋商,5月26日,美国发布的关于中国苹果输美植物检疫要求的法案正式生效,中国苹果从此可以出口到美国。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6.32亿人,其中农村网民1.78亿人,占比近1/3。
“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30%,有人形象地说,我国农村网民总数相当于一个俄罗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而新一代农民已开始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
“庞大的网民数量,为农村电子商务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会上表示。
与之对应的,商务部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包括B2B和网上的零售)已突破13万亿元,带动就业创业超过了一千万人。今年1-4四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已突破一万亿元,同比增长40.9%。
据了解,过去三年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的接受程度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全国电商巨头正在布局农村市场,有些地方也正在打造互联网小镇。“互联网+”正在对原有农村经营模式乃至生活模式重构。
与会专家认为,“互联网+”对中国农村的渗透,不只是在农村金融、农业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预计“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村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步,是互联网+农产品。这一阶段主要是怎样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效率,扩大农业市场容量,拓展农业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结合实践判断说。
“传统农户70%的工作时间停留在卖东西上。有电商之后压缩到百分之几。这个意义确实特别重大。这让农民有时间把精力放到田间地头,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英表示。
第二步,是互联网+农村经济组织。与会专家认为,市场效应的释放,市场规模扩大及市场红利的增加,将会倒逼农业生产向集中化方向发展,从而催生农业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带来众多细分领域的转型。
第三步,是互联网+农业。因有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容量商场存在,又有互联网+市场所推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出现,农业生产的效率会显著提高。此时可能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提高产出和产能,以及产品创新等等,互联网跟农业的结合度会越来越深,从而出现智能化的农业,农业的现代化速度会更快。
第四步,是互联网+农民。因为有市场的红利,有组织化基础,有知识和观念的变化,又有新技术的推动,农民一定会有个人的转型,不管是在思想意识,新技术意识还是互联网技术,现代文明意识方面,在互联网市场和互联网秩序的推动下,农民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与会专家预计,互联网+给农村所带来的现代化不会太远,在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所有节点都会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