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法制天地 > 维权在线 > 葛兰素案件:整顿中国医药市场的良机 返回首页

葛兰素案件:整顿中国医药市场的良机

时间:2013-09-15 13:53来源: http://legal.people.com.cn/n/2作者:曙光收藏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葛兰素史克公司(2013年7月12日摄)。7月11日,公安部通报:公安机关日前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立案侦查。有证据证明,该公司涉嫌向政府官员、医院医生大肆行贿,数额巨大,情节恶劣。
图片:新华社发 (摄影:杨世超)

  这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葛兰素史克公司(2013年7月12日摄)。7月11日,公安部通报:公安机关日前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立案侦查。有证据证明,该公司涉嫌向政府官员、医院医生大肆行贿,数额巨大,情节恶劣。

  图片:新华社发 (摄影:杨世超)

  ■ 观察家

  以“葛兰素史克”潜规则为代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表现出了对法律的藐视——试想,如果这些行贿发生在美国、欧洲,企业本身会遭遇什么样的处罚和舆论压力。

  近期,跨国公司葛兰素史克在华高管涉嫌受贿,并用受贿所得再行贿政府官员和医生等,被公安部门调查。这条新闻的出现,再度把跨国医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几年来,跨国企业在华经营出现的各种问题中,葛兰素史克案件格外惹眼。这不仅因为涉案金额巨大、包括性贿赂等特点,更因为它也是一家关系到千万家庭健康的跨国医药企业。

  跨国医药企业在华行贿早就不是个案,在葛兰素史克之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均曾卷入在华涉嫌行贿风波,辉瑞更是因商业贿赂被美国司法部门处以23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而作为跨国药企,这种行贿行为的蔓延已成为业内“潜规则”,其导致的结果,一方面自然是贿赂成本转嫁到患者身上,使得药品价格虚高——医药销售有暴利,药品价格中20%-30%的比例都源自这些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医疗业内腐败风气的蔓延,少数医务工作者和医院以此为“惯例”,在吃拿卡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行业的荣誉和尊严自然无从谈起。

  因此,借由此次“葛兰素史克案件”,正是一次整顿中国医药市场的良机。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改革中,如何打破“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药品价格虚高,不仅阻碍了医疗体系改革,更成为看病贵、看病难顽症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助推力。在这个过程中,“葛兰素”式的潜规则发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尤其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他们本应该凭借自身的国际行业技术优势、管理体制优势和影响力,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中率先垂范。他们既是中国市场开放的获益方,就应该成为中国法律的遵守者,医药市场的规则引导者。而以“葛兰素史克”潜规则为代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表现出了对法律的藐视——试想,如果这些行贿发生在美国、欧洲,企业本身会遭遇什么样的处罚和舆论压力。

  我们看到,这些年对于跨国医药企业的查处并非没有。但每次查处之后,往往没有形成真正的震慑效应,其“潜规则”冰山之下的部分仍然未能充分地被暴露。每次案件之后,都往往能听到“这家企业运气不好”的说法,行贿、回扣等非法手段仍然屡禁不止。这种潜规则战胜法律尊严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医药企业的市场利润极大,潜规则有巨大的诱惑和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除恶务尽”仍然没有用到极致,跨国企业钻法律漏洞的成本很小。

  因此,对于“葛兰素”式的潜规则,要穷尽全力进行查处,并且持之以恒予以监管。因为这样的“潜规则”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关系到医改的未来。尽管目前葛兰素史克(中国)已经道歉,并且支持中方行动,但是这次案件的查处,应该只是开端。面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复杂变局,面对中国公众的期待与信任,持之以恒的查处和监管,才是医疗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