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晓阳 吴云燕
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房在墨绿色的柑橘林中错落有致地排列,休闲健身广场、医疗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散布其间,让人仿佛置身影视剧里安宁、美丽的小镇。深吸一口气,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田野里劳作的农夫、田坎上欢闹的孩童……置身其中让人恍然间觉得走入了世外桃源。春末夏初,当我们走进开县长沙镇齐胜村,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的怡人景致。
“美丽乡村”配套设施齐全 还比城里的小区空气好
齐胜村,由小龙村、李伏村和七圣村三村合并,这个村的特点是海拔落差大,从300米到1200米以上。这种地形,气温和资源差异也非常明显,山上高海拔地区虽然气候凉爽,但是缺饮用水,交通不便,农民通常靠外出务工挣钱,相对非常贫困。
75岁的熊朝锡曾经就是海拔最高处的小龙村人,他回忆说:“曾经住的是原来六七十年代的旧房子,喝水就靠家旁边挖的一个小水凼凼下雨时积的水。”山上到镇里不通公路,单面要走2个小时的路,遇到急事才坐摩托,要花30块钱,“几个月才去一次镇上,剃头都是家里人随便剪一下。”
熊朝锡说,一家人也想过从山上搬到山下住,但当时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去年,熊朝锡一家住进了齐胜村“美丽乡村”,这是个由几十栋两三层小楼合拢围成的类似城里小区的地方,一样有篮球场、幼儿园、医务室、绿化场地……比城里的小区更有优势的是,这里远离噪音、灰尘和汽车尾气。
“我们家楼上楼下加起来面积是210平米,政府补贴了5万,我们自己只用了十二三万,另外每个月只出10元钱的垃圾费。”熊朝锡笑着说,“我们享了高山移民(扶贫)政策的福。”
农户在猕猴桃园打工挣钱 还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利
半山腰的猕猴桃园里,鸡蛋大小的红心猕猴桃挂在藤蔓上,招人喜爱。58岁的村民陈中元和老婆正忙着给猕猴桃套上保护袋。夫妇俩每天早上7点半到猕猴桃园开工,干到中午11点半下班;下午从2点半干到6点半,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的工资,如果遇到忙的时候需要加班,加班费另算。
陈中元夫妻俩还是猕猴桃合作社的股东,投资了1万,挂果后第一年就能分到5000元以上的红利。陈中元家原先一亩多的地,流转后被用作猕猴桃园,每年还能领到几千元的补偿款。
陈中元说:“以前,种植蔬菜水稻,除了自己吃,没有啥子剩余,更谈不上靠土地增收,改善生活质量。现在基本上我们两口子一年的收入在6万左右,是不是能抵得上你们城里的白领了?”陈中元开玩笑地说,即使这点钱比白领少,但生活质量肯定要比城里高得多:新房子面积大配套好,除去政府补贴,自己贴不了多少钱。“至少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压力。”
项目建设先请专家做论证 未来要形成三大支柱产业
作为“美丽乡村”的居住户,熊朝锡和陈中元的故事并不是个案,如今齐胜村的村民家家都住小洋楼,“花果山”似的现代农业正欣欣向荣。说起这些,无论是镇上的干部还是村里的居民,都向我们推荐了村的领头人,也是齐胜村的支书熊尚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七圣村就因柑橘而得名,熊尚兵因经营柑橘生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也赚了很多钱。但后来当地柑橘慢慢萧条,熊尚兵先后开过饭店,投资过房地产,过上了先富起来的日子。“钱挣得再多,也就是个数字,我要做点为村民们造福的事情才有价值。”熊尚兵曾这么说。
面对原李伏村山腰那一片中海拔区域的山地,熊尚兵几经外出考察,还将土壤样本送到科研机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非常适合猕猴桃种植。他又前往万盛等地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考察,请人专门做了猕猴桃种植基地方案和规划方案,并流转土地3000亩,成立了开县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一样,齐胜村在项目建设之前,请了包括高校教授等专业人士做规划,并且要通过论证。按照规划,齐胜村未来将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八个项目。以有机特色种植业为例,利用海拔500~800米的半山台地种植红心猕猴桃1500亩,在山脚发展标准化血橙基地300亩,另外还将建设大棚葡萄种植示范园100亩。这些都是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的。
筹划果品生产与旅游业同步发展 齐胜村将变成花果山
“我们的经营权不外转,村民自己做股东,猕猴桃基地采取保底入股分红的方式运作,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还可以在自己土地上打工,每天领取40元至100元不等的工资。”熊尚兵介绍,第一批猕猴桃今年已经挂果,两年后将进入丰产期。按市场价40元/斤计算,猕猴桃正常挂果后,仅此一项全村三年内预计收入就可达1200万元,按合作社入股协议,村民按收入的60%分红,人均可增收3326元,户均可增收11640元。
“我们还要建立猕猴桃研究所,培育自己的品种,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熊尚兵看到了猕猴桃产业的希望,还将建立冷藏设备库,将鲜猕猴桃保鲜6~8个月,实现错峰销售;建立一支营销团队,将销售的重点放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提升果品价值;此外还将依托天池壕水库和猕猴桃、血橙种植基地,新建农家乐、避暑山庄,让果品生产与旅游业同步发展。“两三年后,齐胜村将是一座美丽的花果山,游客可以观光、赏景、品果,村民增收致富有保障了。”熊尚兵说。
齐胜村的变化只是开县“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开县,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的大德镇、竹溪镇、白泉乡……每一个乡镇,我们都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成片新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流连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婉约,也能体味到现代都市农业的大气。从开县政府了解到,如今,开县已经有1万多户人家四万多人住进了“美丽乡村”,还有更多的新居,正在全面铺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