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是西红柿采收上市的旺季,在和平镇东坑村,正在打理西红柿秧的黄春木笑着说:“西红柿一红,这日子就好过了。”原来,东坑村引进了新的西红柿品种,产量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东坑村以前也种西红柿,但过去菜地种植西红柿产量不高,一年下来也就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前,村支书陈天和注册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不少农户加入合作社。为了提高产量,大家四处寻找优良品种,还经常待在棚里观察和测量温度,潜心钻研,最终掌握了配方施肥、整枝打杈等技术。
据了解,他们引进的是以色列西红柿新品种“金石王”1号西红柿。“产量高,病害少,采摘时间长,自然长熟不是催红的,口感、色泽和品质都好。”陈天和说,通过努力,他们成功地提高了西红柿的产量,也提升了质量,并带动村里160户菜农发展大棚蔬菜330多亩,年产值600多万元,主销三明、厦门、永安、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为了预防大雨,上个月村里还搭建了钢架大棚,前两天的那场暴雨,对西红柿几乎没有影响。“搞种植得靠技术,要是没钢架大棚,暴雨就会把辛苦种一年的西红柿给毁了。虽然累,但有活干有钱赚,心里就开心。”正在打理西红柿秧的蔬菜合作社专业户黄春木告诉记者。
黄春木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钢架大棚西红柿产5000公斤左右,按1公斤3.6元,1亩能收入18000元,除去建棚、育苗、管理、人工等费用,收入在15000左右。虽说价格有波动,但算起来比种大白菜、花菜强多了,比外出打工也划算。”
另一名农户陈果渊忙着夹棚膜,谈到如今的生活,他乐得合不拢嘴:“自从搞起大棚西红柿,通过合作社统一供种、管理、销售,大家腰包都鼓了起来,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