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以来,该乡积极行动,健全领导机构,采取有力措施,“五个落实”构建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是落实垃圾处理规范化。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定点处理”的运作模式,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规范垃圾填埋场,村村建立垃圾池,乡建立垃圾中转站。同时,对各村收集的垃圾,一方面,岭上村、洋湖村、黄塘村、南村村、珠田村和明珠社区的垃圾集中运送到乡建立的垃圾中转站,再由镇指派专人运送到县垃圾处理场,其他五个村则根据各村的实际对收集好的垃圾统一进行焚烧和填埋,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
二是落实保洁员管理制度化。制定了《珠田乡清洁人员岗位责任制》,要求乡村通过建立农村保洁员制度,指派专门的农村保洁员负责集镇街道、各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有效改善乡容村貌。并严格落实领导划片包干制和清洁人员岗位责任制,坚持权责一致、奖惩分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落实硬件管理有序化。该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工作,一方面,投入8万元成功举办了“新农村新风尚”群众文艺表演赛,发放宣传手册5000本,宣传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同时,在已建成的圩镇垃圾中转站外再投入近40万元新建黄塘山口和黄塘七埠桥2个垃圾中转站;另一方面,拨出6万元补助南村村、黄塘村和岭上村购置垃圾清运车和其他垃圾处理工具,投入2.5万元购买垃圾桶500多个,投入2万元对遂井公路沿线和河流的陈年垃圾进行清理以及投入7万元用于垃圾清运中转,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村清洁工程的有序进行。
四是落实义务监管常规化。各村(居)成立农村清洁工程理事会,并成立党员、组长义务监督小组,各理事会成员和党员、组长各施其责,各负其责,积极做好模范带头和监督工作,对那些不支持乡村两级农村清洁工程治理的农户,还实行党员、组长“一对一”监管机制,为农村清洁工程治理提供必要的监管力度保证。
五是落实卫生评比精细化。将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主要内容来进行考核。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不定期对中小学校、卫生院、农商银行、农技站等乡直单位以及及各村(居)组织检查考核,对清洁工的考核分为最清洁、清洁、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并对考核后三名的村,后二名的乡直单位进行通报,同时该负责人还要进行表态性发言,并将每月考核结果纳入乡政府年终对各村各单位的一项重要综合考核指标,确保“乡村清洁工程”形成长效机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