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描绘农村新画面 返回首页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描绘农村新画面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描绘农村新画面

时间:2012-06-07 17:12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农村,一个曾经被忽略的地方;农村,一个曾经为了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地方。在西宁市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让农民们看到了希望,如今,湟中、大通等不少农户门前修建起整齐划一的垃圾箱,路边不见了柴***堆、粪堆和垃圾堆,一股清新的田园新风扑面而来……更多农民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农村发展
    带来环境新考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对落后,没有排水、排污等设施和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畜禽散养,形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农业污染、农***、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形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农膜污染、乱烧秸秆形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生态保护能力薄弱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因此,从2008年开始西宁市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踏上了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道路……
    重金再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人算了一笔经济细账:沼气用作日常炊事,解决3-5口之家当年60%左右的生活用能,每户年可节约煤炭2***左右;沼气用作照明,年可节约电费150多元;沼气池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仅养殖业一项年可增收800元……合计下来,污染物治理每户经济效益可达2250元以上。与此同时,项目实施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强化了农牧结合,既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增强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今年,西宁市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总结近年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项目组织实施管理、专项资金使用以及项目监管等办法,确保按要求、高质量组织完成2011年6个片区8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同时,市环保局结合本地区实际,经过认真筛选,向省环保厅申报了12个片区、173个村,受益人数为254151人,项目总投资12592.5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为11319.36万元、自筹资金778.4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48.0万元。
    连片整治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为了让每一个项目确实取得示范效应,西宁市将开展对已实施的农村环境保护项目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群众广泛参与、符合农村实际便于***作、简便易行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重点地区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抓五项工作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农”工作,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近年来,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神,力争让项目实施村村容村貌发生变化。尤其在2011年,西宁市作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重点地区,市环保局力抓五项工作,确保各项目工作稳步进行。
    一是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各区县政府、东川工业园区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环保、财政、城管、农牧、林业、民政、水利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细化到位的责任落实体系,把各项目建设内容时间化、制度化、环环紧扣,步步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实效。市环保局和财政局对示范乡镇的连片整治工作进行定期现场督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抓好项目落实,确保质量和进度。设施运行后,区、县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测站将定期对实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监测,确保农村环境边片整治做出实效,达到示范连片的效应。为西宁市生态创建夯实基础。
    三是落实责任目标,严格目标考核。西宁市环保局、财政局制定了《西宁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考核办法》,并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对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结果作为评比奖励机制的基本内容,与下年度项目安排挂钩。
    四是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方针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环保、积极投身农村环保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广大农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自觉性,调动农村广大群众参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积极性。
    五是注重实效,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各项目区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部门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设施施工设计图编制工作,对饮用水源安全保护设施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现已陆续进入招投标程序和公示阶段。
    湟源县于2008年实施了项目村城关镇丹噶尔新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充分地整合了建设、城管、环保等部门的项目与资金,除了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外、县财政配套、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对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排入县城污水处理***处理,杜绝了生活污水直接向***水河排放和在河道及村庄房前屋后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使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100%。同时,为保障项目实施后长效运行,村里成立了丹噶尔物业管理公司,并制定了***应的管理、运行制度。
    西宁市截至目前安装门旦峡(静房)饮用水水源地网围栏4000米。购置户内垃圾箱11095个、户外大容量垃圾箱249个、可移动垃圾斗128个;道路两侧固定式垃圾箱150个,四轮密闭自卸车19辆、三轮垃圾清运车28辆,摆臂式垃圾车7辆,勾臂式垃圾清运车8辆,建设垃圾转运站7座。生活污水收集系统208个;畜禽养殖粪便收集系统130座,配套建设沼气池及卫生厕所130座;完成2座污水处理站地勘工作,建设污水管网3000米。
    我市农村初露新颜
    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在大通县黄西村、老营庄村、业坝台村、哈门村、中岭村;湟中县甘河村、东堡村、小寨村、班仲营村;湟源县巴燕村、丹噶尔新村、大华村、红土湾村;城西区阴山堂村14个项目实施村,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让农村饮用水源得到保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处理,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14个项目实施村都设置生活垃圾箱3792个、购置清洁垃圾车42辆、修建垃圾中转房24座、无害化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系统1331座。建成村属仔猪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100***CSTR厌氧消化器,柔性气柜50***。修建污水管道16.347公里、污水检查井312座、雨水口50个。化粪池2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套、无害化公共厕所4座;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02座。饮用水源地防洪坝338立方米、谷坊382立方米、警示墙2面、网围栏3414米,已通过项目验收。同时,项目实施村正在尝试农作物秸杆有机归田的处理方法,一是通过秸杆压块打包,成为工作原料;二是对农田中剩余秸杆进行秋深翻掩埋,经降解后变为有机肥料供作物生长;三是对农户家中剩余秸杆,作为家中牲畜饲料,粪便经沼气池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回归土地。
    如今,走进14个项目实施村,村民们已经习惯了在垃圾点倾倒垃圾,卫生死角正在逐渐消失;村内主要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包括一些农户的畜禽棚圈、厕所)也被拆除了;曾经被违章建筑占据的地方,已经开始恢复和美化成与周围环境一致的绿地;对河道中的沉腐垃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河道两岸造成河水污染的排污口、垃圾堆也进行了综合治理和清除。项目村村容村貌正在发生着明显改变。
    大通
    农村环境整治开创新局面
    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一大批农村建设项目***继完成投入使用。
    2008年,黄家寨镇黄西村项目投资312万元,其中中央环保补助资金88万元;沼气项目和农户自筹224万元。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385座,垃圾中转站2座,配置户用玻璃钢垃圾箱385个,户外用玻璃钢垃圾箱16个,购置踏式三轮清洁车2辆及续建100***CSTD厌氧消化器,柔性气柜50***。
    2009年完成了景阳镇哈门村、中岭村,桥头镇老营庄村,斜沟乡业坝台村的整治工作。四个村总投资579.4万元,其中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400万元,整合农村部门实施的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农户自筹资金179.6万元,四个村建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946座,分户式家庭养殖污染处理系统142座。垃圾中转房4座,配置户用玻璃钢垃圾箱946个,户外用玻璃钢垃圾箱78个,购置垃圾清运车4辆,***踏式三轮清洁车8辆,整治村庄垃圾、死角垃圾294处,治理村庄道路环境及围墙等10756米。5个村项目收益农户1331户,5831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大通县实施后,目前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改善了村庄及周边环境,通过对农户垃圾和村庄垃圾进行收集清运,使村庄保持清洁,减少了周边生态环境污染。
    人畜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大通县为了根本解决人畜粪便的污染,结合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分户式8立方米小型沼气池,对家庭养殖污水、厨房间污水和卫生间污水进行“三水合一”无害化处理。对农村农户家的畜禽棚圈进行改造,与人畜粪便收集和管道改造同时进行。结合修建的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家用燃料,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定期集中收集回归农田。不但解决了人畜粪便污染,而且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同时,集约化养殖场方式,让昔日的废弃物变成了宝。大通县黄家寨镇黄西村村属仔猪养殖场,生猪存栏数为3900头,养殖母猪700头,每年出栏生猪达到12000头,每天产生的养殖粪便及污水达到20***左右。通过整合2008年黄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大通县农牧局养殖小区沼气工程项目,利用沼气工程,将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经沉淀池沉淀,其中的干物质加工成有机肥料,提高附加值,上清沼液是优质的液态肥,可以用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沼气可以供给附近农户或养殖场自用。
    总之,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持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