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民居别致新颖,错落有致;一座座院落花红***绿,整洁靓丽;一******道路进村入户,宽阔平坦……初冬的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就是一幅妙笔丹青画!
自2010年始,丹江口市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和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让丹江口市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结合”:大思路促大发展
有限的资金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单个项目的实施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启动伊始,难题一个一个出现。
“一定要高瞻远瞩,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与移民内安复建***结合,与农村脱贫奔小康建设***结合,与生态乡镇、生态村等创建工作***结合,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发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最强音。
2010年,该市成立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小组,选择习家店镇等6个乡镇(办)的18个村作为年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试点,项目总投资1728万元。
该市健全组织,明确责任,重点抓好“一个主体、两个责任状、三个结合”工作,统筹环保、建设、国土等部门资金捆绑使用,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
“凡是农村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向上争取的***关项目资金,重点向整治村倾斜。”丹江口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对记者说。
陈进春与其他技术人员不分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深入18个示范村,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深入研究讨论,针对农村污水量小、排放分散的特点,并根据各村不同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用净化沼气池、厌氧池、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等多种实用技术,实施示范项目,使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现在,该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日益显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实现了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
“三统一”:朝一个目标迈进
如何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建成后的项目设施如何保证长期稳定运行?会不会成为“半拉子”工程?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施初期,村民有顾虑,乡镇有顾虑。“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也是该市当时的真实写照。
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王家庄,是该市“农家乐”示范村,随着客源的不断增加,加之附近汉江科技学校1000余名师生的生活污水排放,使穿庄而过的排水沟不堪重负,特别到了夏季,蚊蝇乱飞、臭味难闻,制约了该处观光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0年6月,茅腊坪村抢抓“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机遇,铺设排水渠1000余米、涵管2000余米,修建厌氧处理池3座、沼气池200口,将厨房、卫生间等处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解决了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今的王家庄,河水变清了,臭味没有了,村容整洁了,农家乐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了。
示范带动,充分调动了工程实施的积极性,实现了市、镇、村在工作目标上的高度统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热潮涌动。
“建基础设施不算难,难就难在如何让设施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该市负责此项目的环保局副局长冯声虎如是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必须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新思路,走农村环境保护的新道路。”
对此,该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奖补扶持,每个整治村都安排部门包村、企业援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该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按照“清扫社会化、清运市场化、管理制度化”的思路,尝试建立了三种模式:即民办公助型、市场运作型、自我约束型等,建立卫生保洁约束机制,村民理事会定期督促检查,有效改变了长期以来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难的问题。
“三级跳”:新村新貌新明天
“整体把握,全域谋划,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力求通过三年的示范工作,使我市农村的环境面貌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启动大会上,丹江口市长曾文华掷地有声,指明了工作方向。
2010年,首期项目工程重点放在18个示范村,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总长61000余米、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7套、垃圾池489个,其它污水处理设施配套齐全,项目示范区覆盖面积329842亩,直接受益人口34000余人。如今,污水横流、垃圾乱丢的“脏乱差”现象在首批18个示范村里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景象。
18个示范村,如18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水都大地,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点点即景’是我市2010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建设的工作写照;‘线线串珠’,是我们正在做的。”市环保局局长蔡光耀对记者说。
2011年,该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重点放在江南沿汉十路线和江北沿丹郧路线移民安置点上,“以点带线,两线串珠”。
目前,六里坪、丹赵路、凉水河等乡镇(办事外)12个移民安置点,污水管网等设施总投资1000余万元,项目示范区覆盖面积30余万亩,直接受益人口3万余人,“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庭院经济模式初步形成。
“2012年,我们将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争取有一个大的突破,促使水都环境保护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开花结果。”面对记者,蔡光耀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