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7000余万助力农村环境整治 返回首页

7000余万助力农村环境整治

时间:2014-01-06 16:34来源: 未知作者:cehuabu收藏

  遍布于城乡的垃圾中转站。

  2010年以来,按照潍坊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高密市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标 ,全力推行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近日,记者从高密市城管局了解到,高密市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等措施,2012年底,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2013年,高密市全面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质量提升年”活动。

  确立一体化运行模式

  据了解,高密市制定出台了《高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制度规定,确立了高密市“村集、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

  “成立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了四个专门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选调了人员,配备了车辆,落实了经费 ;各镇街区、村居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立三级环卫管理体制

  据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局按照市级指导监督、镇级统筹负责、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市城管局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各镇(街区)二级垃圾中转站箱、垃圾清运车辆等大型环卫设施和村居垃圾收集箱桶的一次性配置、农村"四小"垃圾场的建设、运行管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负责对全市城乡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的监督、指导和协调、考核工作。”

  “同时,镇(街区)主要负责辖区内二级中转站箱、垃圾清运车辆的维护、管理和运行,负责镇区和村村通道路环卫保洁,负责将辖区内各村(居)生活垃圾按时、全部清运至垃圾处理场;社区、村(居)主要负责村(居)内垃圾收集桶的管护和村内保洁。”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理顺体制,逐步形成“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

  统一购配环卫基础设施

  在推进一体化工作中,高密市城管局紧紧抓住资金投入这条主线不放,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配套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以设施建设和运行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三年来,市环卫主管部门以垃圾场升级改造和农村垃圾收运、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建设项目立项,争取到国家、省各项支持资金7000余万元,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效缓解了本市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利用上级各项专项支持资金统一为各镇街区购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在镇区 、社区驻地,按照每万人一座的标准,一次性配置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站;按照每万人一辆的标准,一次性配备垃圾密封收集车。”据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3月份以来,高密市城管局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分三次进行了公开招标采购,总标的额2961.28万元,采购了17吨移动式中转站60座、3立方小型垃圾中转箱280台、垃圾侧装车71辆、车厢后卸式大型拉臂车5台、2吨车厢后卸式小拉臂车20台、密封自卸式垃圾运输车4台、叉车2台、塑料垃圾桶7000个 ,全部按标准分配到了各镇街区、社区、村居。

  同时,为方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高密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在夏庄镇、柴沟镇、阚家镇、大牟家镇建设了四座小型规范化农村垃圾处理场。投资3200万元对市垃圾处理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可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污水150吨。为解决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经费不足问题,2012年9月份,市城管局还会同市物价局、市经管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费征收指导标准的意见》,原则上确定每户每年92.54元的标准,由各镇街区、村居适当收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所有收费收入存入财政专户,专款用于农村保洁和垃圾清运,不足部分由各镇级财政补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