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宁县:能源企业落户 乡村环境整洁 返回首页

宁县:能源企业落户 乡村环境整洁

时间:2019-11-21 17:40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作者:佚名收藏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通讯员 石颢)10月20日,走进坐落于宁县瓦斜乡瓦斜村西头塬畔的甘肃火之星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现代设备生产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乡上引进的这家新企业,不仅让像我这样建档立卡贫困户里的劳力每月有了3000到40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还让当地农家剪弃的树枝,收获的农作物秸秆都变成了钱,不再在房前屋后和田头路沟乱堆乱放着污染乡村人居环境,影响乡容村貌整洁。”个头中等的“产业工人”李明边工作边对笔者说。

  在扶贫车间里视察生产的该公司经理李树超说:“我们公司现占地16.4亩,其中生产车间占地1000平方米,仓储车间占地650平方米,有配套原料场、生活和办公用房等设施的年产量100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全自动生产线一条。公司生产产品原料全来源于当地农村农家剪弃的树枝、农作物秸秆和锯末。产品主要订单销往湖南邵阳等地农村、企事业单位。”据了解,该公司以每吨160元至240元价格收购农户剪弃的树枝、锯末;每吨120元至180元价格收购农户的农作物秸秆。今年已收购当地农家剪弃树枝和锯末、农作物秸秆450万吨。

  2018年以来,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愿望,减少农村污染物,提升乡村干净整洁“颜值”,瓦斜乡通过参加第二十五届“兰洽会”,对上市企业进行认真摸底考察后,以招商引企方式,引进了符合环保条件,又可使当地“废物变宝”增加农民收入的甘肃火之星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投产以来,瓦斜乡又协调争取县上对该公司的重点培育,认定挂牌成立了扶贫车间。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当地农家剪弃树枝、锯末和农作物秸秆收购、生产、包装、线下线下销售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为一体的成熟产业链。

  “目前,公司‘扶贫车间’带动像李明一样的20名贫困户的劳力务工,人均月工资收入3000元以上。公司临时用工15名,人均日工资收入90元。”李树超告诉笔者,“由于收购原料价格开的合适,公司也发展起了500多名农民的收供原料队伍。”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