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的周帮村属于典型的半山半泥石漠化山区村。全村共543户25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735人,是西林县41个贫困村当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和人数最多的贫困村。
2015年以来在西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及西林县党校、移民局、社科联、皮防站、医疗保障局等后援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建立“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有效帮扶机制,目前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353户2502人。剩余18户6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3%。
如今,走进周帮村龙弄、张家寨屯, 独具民族特色、环境优雅、生态宜居、功能齐全的安置点,已不再是从前贫困破旧的旧模样,当地已成为西林县乃至百色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从自然环境艰苦的典型贫困村,到贫困发生率极速降低,周帮村近些年的变化仅是八达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自觉参与乡村建设、践行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等各项党建工作落到实效、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筑强堡垒聚党心赢民心
在八达镇的脱贫攻坚中,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百姓家里,常常能看到当地广大农村党员活跃的身影。他们通过开展“驻村遍访”活动,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对辖区内群众全覆盖走访的目标,真正把老、弱、病、难的家庭排查出来、实现“六个精准”帮扶到位。而通过开展“一带六帮”、脱贫攻坚“三方”见面会等一项项活动,广大党员陡然变成了扛旗带头攻坚脱贫的“先锋队”、“生力军”变成了政策宣传的“小喇叭”。
近年来,以开展“乡村夜话”活动为载体,以屯为单位通过党小组会、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就产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政策每月利用1个晚上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宣传已成为八达镇的“规定动作”。通过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探讨发展思路,渐渐的当地老百姓发现党支部真正做到了与之“零距离”接触,且真真切切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理清了思路。党员干部也发觉,由此一来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可以真正落实到户、惠及于民,群众满意度也提高了,党组织号召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产业兴旺带发展摘穷帽
“产业兴则农村强”,要振兴乡村,离不开带动发展的领路人,党员就是这个领航员。
在八达镇花贡村,5年前全村产业以种植甘蔗为主,经济效益低下,为改善产业结构,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讨论,要求每个党员带头发展不少于3亩的沙糖桔,其中村“两委”班子不少于10亩。到今天,全村沙糖桔面积从当年的15亩增加到1900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后纷纷彼时,“群众生活好,全靠支部带头好,为党员点赞”!
不仅是花贡村,近年来八达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在沙糖桔种植方面,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带动,逐步形成了八达—土黄—木呈和花贡—坝林—坝弄两条水果产业带,全镇种植面积突破15000亩;在区市县对油茶产业大力奖补的利好政策下,发展油茶种植7000亩,同时强化党支部服务功能,2019年各村共开展产业培训40余期,群众通过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进一步实现。
为解决“党支部无钱办事、服务群众乏力”的突出问题,八达镇还大力发展村(社区)集体经济,2019年自主发展油茶连片种植示范基地800多亩,预计各村集体经济将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在此过程中,各村党支部也各显神通:土黄村利用驮娘江优势探索渔业“人放天养”集体经济模式,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周帮村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逆势而上发展黑山猪养殖,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覆盖的同时获得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新达村在自主发展集体经济获得县级奖励2.4万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县城周边村优势建设养殖中转站壮大集体经济,各村的集体经济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八达镇全体党员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的背后是一份初心,也是一句承诺。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八达镇党委在各支部党员大会中开展“我为脱贫做什么”主题讨论,开展“三亮三争”(暨亮身份、争做合格党员,亮承诺、争当脱贫先锋,亮行动、争创一流业绩)活动,就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为脱贫做些什么,通过在支部广大党员面前进行“一句话承诺”的方式,进一步了激发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治理有效树新风得幸福
乡村振兴群众才是主人翁。八达镇在乡村振兴中着力转变群众思想,使群众由“我要看”变“让我干”。当地在各村开展了“晒种养产业、比致富基础、提高生活水平;晒居住环境、比干净整洁、提高宜居条件;晒村风民俗、比敬老爱幼、提高乡风文明;晒遵纪守法、比和谐稳定、提高乡村治理”的“四晒四比四提高”活动。以户为单位进行入户评分并发放爱心积分卡,用于到村爱心公益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我治理、自我管理的主动意识。
在乡村治理中,八达镇还通过党建引领形成了以德治为先、以自治为基、以法制为本的“三治合一”治理体系。龙保村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最孝儿女”评选、八达村开展“九九重阳 敬老爱老”活动弘扬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旺子村等6个村利用集体经济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家庭进行奖励,倡导树立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根本理念;坝林村通过开展脱贫之星评选,根除贫困户“以贫困为荣”的后进思想;红星村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屯内道路、河道水利、房前屋后“3个治理”,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木呈村通过组建青年联合会、乡贤理事会,党支部在领导发展中有了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在接边地区,土黄、那卡等村与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开展跨省党建“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行动,党支部共同防控治理非洲猪瘟丢弃病死猪等行为,群众纷纷叫好,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基础设施搞好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更关键的是要摒弃掉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
为贯彻好“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乡风文明新农村的工作要求,改变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八达镇八达村中街屯召开群众大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机构,群众自筹资金30000多元将老村部改造为红白理事会大厅、购买设施设备,经表决通过红白事操办“十条新规”,对红白事的宴请范围、物品规模、场地申请、账务管理等作出规定,倡导树立厚养薄葬、朴实节约的观念。同时,把群众遵守红白事规定的情况纳入“爱心超市”的评分细则之中、把党员带头做表率的情况作为“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切实使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新风尚、“理”出了新理念。
当前,“作为党员确实要为村里做点什么事”已成为八达镇广大党员最直接的感受。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八达镇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