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问题 > 切实解决农村现有矛盾和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 返回首页

切实解决农村现有矛盾和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

切实解决农村现有矛盾和问题是建设社会

时间:2012-06-07 15:18来源: 未知作者:bianji66收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社会的安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当前“三农”问题***当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从城乡收入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l:1.8,90年代为l:2.5,而2004年为1:3.25,超过了3倍。收入差距拉大,尽管是前进中的问题,但解决不好,就会危及稳定。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和焦点在农村。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实现农村小康,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
  从社会上流传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不难看出农村问题的复杂性,那么如何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只有认真分析我市农村的实际状况,找出农村现有的矛盾和农民有争议的焦点问题,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健康、稳步地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子,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离开土地农民可以生存,但在“一免三补”新政策实施以后,土地问题再度成为焦点、热点。有的农户在土地二轮承包时,因种地收益少而放弃了耕地;有的户人不在没有承包上,现在被新政策吸引,回来索要土地;有的村干部多种地;有的地方机动地发***程不公开,承包费不入账,甚至有的村干部截留私吞承包费;有的村为还外债,把机动地低价多年发包给债权人,一包几年甚至几十年,而本村农民承包不到机动地;有的个别人对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不理解,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而土地不增心里不平衡等等。
  二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很低。截至2006年全市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76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4%,各村拥有实用人才数量平均为10.5人,有的村仅2-3人。其中,种植大户1630人,规模养殖大户1492人,捕捞大户55人,加工能手184人,经营能人1608人,能工巧匠433人,村级管理人才279人,复合型实用人才54人。高层次实用人才缺乏,大学学历只有12人,大专以上只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13%,适应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71.45%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和数量多少影响着应用科技的能力,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发展高效农业的难度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淡漠,部分农民是文盲加法盲,一些涉及法律的问题不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只知道上访、取闹。部分农村干部素质不高、能力有限、思路不清。当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失调时,少数干部行为失范、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欺上瞒下、横行乡村,很容易引起农民的反感、对立和抗拒。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问题。2005年底全市农林牧渔业部产值27.77亿元,占全市总收入170.16亿元的1.63%,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偏小。农民从农业上的收入逐年下降。农村种植业所占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种植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的比例还很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加工增值渠道不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南部山区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
  四是村级债务问题。我市共579个村,村两委干部共有2066人。2006年只有207个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干部工资,有372个村不能足额发放工资,占64%;其中,有117个村仅部分发放干部工资,占总数的20%;有255个村未发放干部工资,占总数的44%。据统计,2006的年全市应发放工资总额1405万元,实发800万元,工资兑现率仅为56.9%;全市约有100个村累计3年以上未发放干部工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的有160个村,收入不足1万元的23个村。据统计全市563 个村欠有外债,占总村数的97%,目前村级已累计负债4.5亿,沉重的外债积淀在村级,有限的集体收入,多数被用来偿还债务,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五是村级组织建设问题。我市部分村的村“两委”班子弱化,能力不强,工作没有创新思路,发展经济没有着实的举措。特别是在村级“两委”选举过程中,农民不看谁能力强,就看谁许诺什么,谁送什么,再加上***,结果选出来的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另外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村里多年不发展党员,村支部没有活力,这些都影响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六是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个别农村干部本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农民反映的问题不做深入调查和细致工作,不深入群众、不了解民意、不体察民情、总是浮在上面,对农民缺乏爱心,缺少关心,没有热心,与农民的感情淡漠,致使矛盾激化,干部关系紧张。
  二、解决现有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认清现实矛盾和问题是前提,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是关键。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致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首先是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营造文明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创业意识、现代意识、竞争意识,才能使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营造文明新风,关键在教育。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和谐的乡土风情。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农村小康社会进程的快慢。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应着力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领富共富的能力,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领导群众的能力。一要加强学习。主要是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使他们有一个聪慧、经济的头脑。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削除“三拍干部”。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意识,从行动上拿出真心服务的实际举措。四是要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是时代的要求,要把依法办事当作“第一要素”来看待,努力改变“以人管人,人权管事”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我们应从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着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向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努力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着力培养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经营管理能人、等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对有较高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其次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做强产业支撑,做大龙头企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生产发展是根本,农民增收是核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实现农产品增值的三***宝有养殖、加工和出口。在“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下,农产品要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以质取胜。目前,我市已有中粮葡萄酒、民和牧业两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中粮葡萄酒为龙头的葡萄种植、加工、酿造一***龙的葡萄生产加工模式;以民和牧业为龙头的肉食鸡繁育、养殖、加工一***龙的畜牧养殖。省级龙头企业有鑫园公贸、京鲁渔业两家。我们应坚持培植壮大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规模化发展。应以畜牧养殖加工、果品加工及冷藏、葡萄及葡萄酒加工和出口、海产品加工出口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果业和葡萄生产,促进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市***存栏数为300万只,蛋鸡为300万只左右,羊4万头左右,牛15000头左右,奶牛约有1700头,所产鲜奶根本满足不了全市人民的消费。畜牧养殖业应利用民和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北部平缓地区发展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发展肉食鸡的生产、加工和出口,让企业来优化重组农业资源,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结合我市南部山多***茂,在南部发展牧***种植,奶牛、生猪、奶羊等节粮型***食牲畜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引导农民建立果树、牧***、奶牛、生猪等合作社,大力发展定单农业,积极探索在现有土地制度******下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鑫园工贸、兴源果蔬现有的果品冷藏、加工设备,大力发展优质苹果的种植、加工、出口;以中粮、南王山谷、金创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的栽培和加工。
  要抓住北沟镇葡萄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市的机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我市现有的畜牧协会、养猪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处于管理较松散,规模小,合作层次低,服务功能不完善,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仍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应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这些规模较大、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大胆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兴办高附加值的肉、奶、水果、瓜菜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和储藏保鲜业,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要建立***深加工小区,发展区域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增收。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使农民打造自己的农业产业化“***”,改变单个农户与公司打交道所面临的不利地位,使农户以较低成本和更快捷方式进入大市场,从而增加农民纯收入,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牢固的经济基础。和谐社会最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服务。政府的权力人民赋予,政府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在扶持过程中要为企业和农民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和谐最得民众心。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新农村,就要依法办事、依法治村。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必须实行村级规范化管理,否则村里的工作就会无规可循,有章不循,就不可能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运行。规章制度的功能在于它的科学性、管理性和有效性。农村规范化管理中的重点是加强财务管理,杜绝集体财产流失;加强土地管理,理顺土地管理秩序;加强“两工”管理,解除农民不合理负担;加强农村水电管理,解决“以电谋私,以水坑农”的问题等。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就要按群众意愿办事,而解决好按群众意愿办事的途径是健全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一是落实农民群众民主权利,主要是农民群众的三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二是落实民主管理组织,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的渠道,把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原则。三是扩宽民主管理方式,推行如民主评干、民主理财、民主调解、民主帮教等。如果一个村没有切实可行的民主管理机制,那么这个村的政令就不能畅通,干群关系就不会协调。村泰民安也很难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组织是保障,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没有党支部,广大农民就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经济就不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人,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选人要讲究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靠得住,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有本事,就是要有谋事、干事、成事的素质和能力;过得硬,就是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联系群众、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和谐,不仅仅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而且是一个公开的指标:它接受人民群众的检查,接受历史的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高兴的是老百姓,最有资格评判和谐社会成败的也是老百姓。它就像改革开放一***,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做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建设和谐新农村这项工作中来,必须以创新的机制、务实的作风,凝聚合力,激发活力,用好外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作出积极的贡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