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安阳县农村集市的调查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农村市场逐渐繁荣,部分农村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农村集市。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县的部分村庄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农村集市兴起的原因、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适当的给出建议,进一步对农村集市的发展作出前景预测。
关键字:农村集市发展问题建议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并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农村集市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的一条补充渠道,在城乡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起着显著的补充作用。现在人们走
在农村热闹的集市上,已经习以为常。然而,是什么因素刺激了农村集市的兴起和发展?农村集市能否像城市商业街一样,发展的更快更好更长久?在发展的过程中,它又存在着什么问题,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待考究。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从新兴的农村集市看农村市场——关于河南省安阳县农村集市的调查》的社会调查,希望能够找出答案。
二、调查目的
希望这次调查,通过对农村集市上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当地政府的访问,对当地群众的调查,找出农村集市兴起的原因,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了解农村集市发展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点窥面,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广大农民的消费情况。
同时,也希望自己在假期间认真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我在网上查过相关资料,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也想借此机会,对此调查研究,做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三、调查范围与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
(1)调查对象:农村集市上的销售者、消费者,以及当地居民、相关单位
(2)调查单位:丰安村农村集市、皇甫屯村农村集市、大兴村农村集市、杜小屯村农村集市、大正村农村集市、上柏树村农村集市、彪涧村农村集市
2.调查内容小结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形式,通过对农村集市上销售者、消费者及相关群体、机构的调查,最后对数据加以总结分析,了解了农村集市近几年在安阳县迅速兴起的原因,并实地考察了当地农村集市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农村集市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农村集市的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农村集市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价值,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3.调查表
本次调查的调查表采用实地访问问卷格式,其问卷由我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具体形式见附件一《从新兴的农村集市看农村市场的社会调查问卷》
四、研究方法
由于在被调查区域安阳县范围内,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相应的村庄有集市,因此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七个村庄的集市作为调查对象,这样就保证了一周七天每天都有被调查对象。对集市上的消费者和销售者,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的形式。由于在农村集市上,无论销售者还是消费者,绝大部分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还有极少数是目不识丁之人,这给我们的问卷调查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每调查一人,就发一份问卷,对其不解之处加以解释,而不是统一把所有问卷发下去,在统一收上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当面访谈的形式,争取以更亲切的形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100位销售者,共准备了100份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后,经检验,有效份数为89份。最后利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五、工作进度(略)
六、调查费用预算(略)
七、调查成果
(一)农村集市的兴盛和发展
1.农村庙会的兴盛和发展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庙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中原百姓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在远离大都市的乡村,庙会成为人们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在庙会期间,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狮子、背阁、高跷、旱船、等杂耍娱乐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庙会上的商品货样齐全,琳琅满目,让人尽情购物。虽然敬祀神、佛的庙会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人们的感情交流是以道德伦理的稳定机制为基础而进行的。劝善惩恶,传统的社会规范,在庙会上起到鼓励社会树立新风尚的重要作用。另外,庙会的娱乐功能也可以归纳社会性功能来认识。庙会的娱乐性特征体现在通过娱神达到娱人这一系列的文艺活动。震天的锣鼓,撼人的歌舞,充分显示出中原百姓高亢的精神面貌。杂技艺术的精彩表演,戏曲艺术的精湛演出,表现了中原在地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还有高跷、小品、旱船等喜剧气氛浓郁的活动,通过演员的憨态可掬、洒脱幽默博得观众的掌声。人们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久久郁积在内心深处的苦闷、惆怅和悲哀,一吐而后快。庙会使人的心理得到有益的调整,形成轻松愉快的心境。
2.农村集市与农村庙会的区别
(1)通常在农村,大部分村庄都有庙会,它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传统的贸易及娱乐形式,时间定为每年的xx月xx日(以农历为准),一般是一年为一次,多者为一年三次。而农村集市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贸易方式,一般是选定一周内的某一日,一周一次,一年就可有50次左右(特殊情况的除外)。这样,农村集市的次数就比庙会的次数多了几十倍,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
(2)规模不同。由于庙会流传的时间长,深入人心,而且次数也少,因而在规模上要比一般集市大很多(当然,临近春节的集市自然是购物的高峰期,与庙会的规模和热闹程度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流量也多很多。而农村集市的规模一般比较小,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3)习俗不同。赶上庙会时,本村的村民就要迎接四面八方前来赶庙会的亲朋好友,有待客的习俗。而农村集市纯粹是市场交易,无须待客,因而比起庙会来更简便易行。
3.农村集市与农村庙会的联系,以及当地集市的兴起
农村集市与农村庙会虽然有诸多不同,但若讲到本质,则又是相同的。农村庙会因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长,热闹程度高,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销售和购物的市场平台,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而农村集市则是由于近几年来人民日益富裕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一年一度(多者为一年三度)的庙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逐渐兴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集市是农村庙会的补充和发展,是农村群众自发形成的贸易方式。
在当地农村,就安阳县范围来说,集市的兴起是在2005年下半年。先开始是一个村庄(大正村),这个村比较大村民也比周围村庄的人较为富裕。然后,紧接着其它村庄也看中这种贸易形式,相继兴起集市来。
4.农村集市兴起的原因
一、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1)首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日益富裕起来,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日益需要有一个可供消费而又便利的市场贸易平台。而农村集市正是这种需求下的一种产物。(2004―2006年,我国农民收入连续3年增幅超过6%,每年增收超过300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
如果进一步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
<1>一方面,最近几年,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当地农村,有80%以上的青壮劳动力经常外出打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究其原因,是因为外出打工的收入要比在家务农的收入多很多,一般是在2~3倍之间。因此外出打工大大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2>另一方面,则可以归功于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近年来,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今年达到了4318亿元,同比增长22.8%。2007年中央财政各项农业补贴已经达到526亿元。而且在2006年1月1日全国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其次,是当地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农民年轻时辛勤劳作,本着量人为出的思想,到攒足了钱才买车置房。这种花钱观念不仅不能更有效地拉动消费,还使许多农民不能提前享受,更主要是压力不大,积的钱容易在吃喝方面花掉。现在超前消费的意识在农村也开始萌芽,当地的许多农民开始转变花钱观念。
二、从销售者角度看
以上原因是从消费者角度来分析,而从销售者角度来看,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原因又有所不同。
(1)在这些人当中,占82%的人,是在农村有田地的人。他们活动的规律是“忙时种地,闲时买卖”。在农忙时,如播种、收割时,就暂时停下生意,先做好做完田里的事。等农忙一过,有了时间,就又重操旧业,到各个集市上做起买卖来。
(2)其中有4%左右的人,是城镇(郊区)的无地人员。由于他们的田地被政府征用或被企事业单位收购,导致无田可种,而且又没有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多半都是低保户,是为生活所迫的一群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便只好东奔西跑,做起小本生意。
(3)还有一部分人,也是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行动不方便,不便做田里的体力活,便在家人的支持下做起了小生意。这部分人占6%左右。
三、其它因素
1.当地各村村委会的支持。村委会是否支持,也影响到了农村集市能否在本村兴起。举例说,如当地皇甫屯村,本来已经兴起了集市,但由于村委会考虑到集市贸易所带来的环境差、影响交通,而且本村村民购物也比较方便,便对此不太支持,于是对前来销货的摊位收取费用,结果最后本村的农村集市被取消了。反观彪涧村的村委会,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他们为了能够在本村兴起集市,在择定每周五为本村集市后,在周围的村庄张贴大幅宣传纸,大做广告宣传。而且提出优惠措施,在前两个星期为前来参加的销售者免费提供午餐。由于该村村委会全力支持,农村集市在本村便迅速兴盛起来。
2.交通便利。以前,在农村交通十分不便,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道路泥泞,很难通行。而现在随着当地“村村通”的推进,使得当地各村之间修起了公路,交通变得十分方便,推动了当地集市的发展。
(二)农村集市的发展现状
1.集市上销售者的文化程度
在当地农村集市上,有一群人占到最大的比率,他们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是处在受教育阶段的最低端,为小学文化程度,占到35%;而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则位居第二,占到32%左右;有高职或高中、大专或大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7%、3%;其中也有没有上过学的人,占到3%。由图可知,文化程度最低(文盲)和最高(大专或大学)的人比例最低,皆为3%
看到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何农村集市上也有大学生的身影呢?原来,有人是因为假期在家无事可做,正好可以帮家里人的忙,用他的话说,就是属于“临时型”的兼职职工。有有人已经大学(大专)毕业,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或合适的工作,于是便先待在家里,忙时帮下忙,是“暂时型”的工作者。
2.集市上产品的种类
在农村集市上,产品的种类虽然没有大型商场种类多,但若说日常用品,那也是样式各异,五彩缤纷。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笔者在集市上观察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认为集市上的产品的种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衣着类。据笔者观察,每个集市上都会有卖衣服、鞋帽等商品的。服装方面,从儿童装到青年装、中年装,再到老年装,一应俱全,而且式样也比较新,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服装类型。其中特别是青年装,迎合了市面上较时尚的潮流,将城市中时尚的元素注入农村,深受广大农村年轻人的喜爱。鞋帽方面,从布鞋到胶鞋,从棉鞋到皮鞋,到皮靴,也是将实用鞋和时髦鞋都包括进去,迎合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衣着类在市场上往往占有比较大的分额,而且其收益也较高。生意低潮时,一般为100——200元(当然,一天卖不出一件的也有);而生意较好时,一般为400——500元,是集市上比较大的赢家。
<2>食品类。除了服装外,集市上随处可见的就是食品了。逛一次集市,最大的受惠者就是肚子了。集市上有烧烤,有小吃,有点心,有瓜果,一串串诱人的糖葫芦更是吸引了不少小孩子。可以说,去逛集市的人,如果说什么都不打算买的话,那有一样东西是不得不买的,那就是食品无疑了。所以,除了服装类外,食品类也是集市上的一大赢家。
<3>日用品类。如果说集市上什么种类最多的话,那就要数日用品了。什么锅碗瓢盆,什么油盐酱醋,什么化妆品,什么护发素、洗发乳,什么刀、针、线之类的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4>另外,还有其它的种类,如首饰类、玩具类、装饰品类。集市上的首饰一般是比较便宜的物品,很少出现比较贵重的首饰,往往受到姑娘们的追捧,这也适应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而玩具则主要针对儿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还有窗帘、台布、盆景、鲜花等装饰品,等着你的“惠顾”。
<5>最后,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种类——年货和春联。 因笔者调查期间越来越接近中国一年一度的盛会——春节,所以集市上好似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东西,各式各样的年货争相露面,充满喜庆欢闹气氛的春联摆在摊儿前。购物者争先恐后,成为农村集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