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 返回首页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

时间:2012-08-22 20:57来源: 作者:收藏

  内容摘要: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严格履行加入承诺,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对我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农业不仅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10年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启示是,一是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三是要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四是要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

  关键词:农业,对外开放,世贸组织,粮食安全,贸易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农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着力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001年,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0年来,我国严格履行加入承诺,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一是逐步削减农产品关税,由2001年的23.2%,目前已降至15%,不到世界农产品平均水平62%的1/4,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①目前农产品约束关税率比中国低的有:捷克12.2%、美国11.9%、新西兰7.3%、澳大利亚3.9%。](如图1所示);二是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对粮食、植物油、棉花、食糖、羊毛等重点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参见表1)。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贸易比例逐步缩小。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2006年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第二,调整农业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政策。根据加入谈判承诺,我国农业支持补贴政策全面执行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逐步建立完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农业支持补贴制度与政策体系,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②指受到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限制的各种价格支持、补贴等措施,不能超过规定的微量允许水平,要求作出削减承诺。]上限约束在8.5%。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此外,自2005年起对外资开放农药、农膜的零售和批发业务;2007年起开放化肥零售和批发业务。

  表1 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承诺

  资料来源:WTO,《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

 

 图1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约束关税率

  资料来源:程国强,2005。

  第三,鼓励农业引进和利用外资。鼓励外资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科技研发等,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探索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力度。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家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合作经营,正在建立形成持续、稳定、合理的全球资源性农产品进口供应链。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公平、合理的国际与双边农业合作框架。

  第五,积极参与并推动贸易谈判,进一步改善国际农业贸易环境。根据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特征,促进与东盟、新西兰等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规则。

  二、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的增长与结构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我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农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贸易摩擦频发多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战胜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以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多种困难的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如2002~2010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1.8%,比加入前1998~2001年的10.8%高出1个百分点(参见表2)。

  表2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978~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10年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不动摇,始终注重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从2001年的9052亿斤增加到了2010年的10930亿斤,增长了20.7%,年均增速达2.1%。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粮食产量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水平,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参见表3)。其他主要农产品,如油料、棉花、食糖、肉禽蛋奶和水产品以及瓜果蔬菜等产量也实现新的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参见表4)。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不仅满足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且为我国克服各种突发自然灾害困难、应对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冲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表3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1978~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表4 中国农业结构变化:1978~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第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入世”10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36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3552元,年均增长10.7%(参见表5)。特别是近几年来,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民收入实际增速仍保持8%以上,2010年增幅达到10.9%,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

  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日益扩大。2010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20875亿元,比2001年的10424.9亿元,增长100.3%,年均增长8%(参见表6)。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张,对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表5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1978~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表6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2010年(亿元)

  注:2010年数据包括市县两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