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上海闵行区九星村的“探索” 返回首页

上海闵行区九星村的“探索”

时间:2012-11-19 10:06来源: 未知作者:rao收藏
        “人人有份,实则人人无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的就是这个。”上海市郊闵行区九星村原村党委书记吴恩福对半月谈记者这样说。他所在的村,17年前就起步探索这一改革。

        “人人有份,实则人人无份”,其实质就是集体产权的不明晰。上海市农委人士说,这就像一扇挡在农民和集体资产之间的“玻璃门”。改革就是要消除这扇“玻璃门”,让农民面对集体资产,不仅看得到,而且“摸得着”,能够共享资产的收益。

        对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吴恩福的最深体会是“六个字”:“急不得,慢不得”。

“慢不得”,是对改革而言。经过多年发展,村镇集体积累了巨额资产。这份资产如果继续产权不清,管理缺乏透明度,农民就会疑惑;一旦发生资产流失问题,势必形成农村的不稳定因素。“急不得”,是对于具体操作而言的。这个改革“太复杂了”,没有亲身经历过,就无法切实体会到。

        吴恩福给记者看改革时设计的一张农龄统计复核分析调整单。他说:“这张表格实在应该申请专利。这里面考虑了农民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共性的,也包括个案的。”单单农龄统计这一项基础工作,就要对应多少历史情况、家庭情况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特殊情况,还要经过反复核查、张榜公示、签字确认等手续和程序。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说,目前在大城市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已经有了新型合作经营的内在要求,方向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牵涉农民的财产利益关系,是一种“利益确认和再调整、再平衡”的过程,所以试点探索的基本规律是各方互动、认真谋划、谨慎推进,千万“急不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改制形式上,目前沪郊的试点地区已由存量折股型为主,逐步丰富为存量折股型、增量配股型、土地入股型等多种形式并存。

        在登记形式上,由有限责任公司为主,逐步发展到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在探索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登记形式。在改制层面上,由村级集体经济改制为主,逐步拓展为村联合改制、镇村共同改制、镇级改制等多个层面。

        吴恩福不同意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简单归结为“分资产”,更不能“一分了之”。改革了,但集体经济不能“散伙”。

        九星村没有搞土地出让这样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守住村里的集体用地,“不建洋房建厂房”,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留下最为珍贵的土地资源。随着上海近郊的深度城镇化,九星村在土地和厂房资源的基础上开办后来在全上海都有名的“九星市场”。目前入驻的五金、灯饰等商户超过8000家,去年销售额超280亿元。

        对上述做法,吴恩福形象地称之为“种砖头”。他说,过去农民种地,一茬又一茬。如今在土地和厂房资源的基础上经营市场,就像是“种砖头”,也要一茬接一茬,让村级经济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民在其中所享有的份额更明晰,也能“一茬又一茬”,建立村民财产性收入的长效增收机制。但如果“一分了之”,还怎么谈得上这些?

上海市农委人士也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归根结底是清产核资、产权明晰,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的合法权益,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从这个根本上来说,资产量化、股份到人,就是要保障农民的长期收益权。简单地“卖光、分光”,只能是短期收益,谈不上长期收益权,农民难以共享经济社会长期增长的效益。

记者在沪郊城镇化程度较高的闵行区了解到,就算是一些已经撤村的地区,在集体产权改制过程中,选择以入股形式兑现量化资产的村民还是“大头”。毕竟,选择现金兑现,难以获得长期收益。

当前,上海的探索还在深化。孙雷告诉记者,上海已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主,向探索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试点推进。在率先尝试乡镇一级集体资产产权改革的松江区,去年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