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沤肥出肥快、肥力强,非常适合农田、果园、菜园施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绿色环保,吃了放心。村上的红柚基地自从用了沤肥垃圾后,果苗长得更健壮了,预计明年大部分果苗能挂果了,现许多村民都在计划自建沤肥池呢”。日前,在双峰县印塘乡新园村150亩红柚基地里,正往基地旁的沤肥池里倒放垃圾的该村保洁员李望林这样对笔者说。
慕名来到新园村,笔者只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两个垃圾桶,一个标注为“可回收垃圾”,一个标注为“不可回收垃圾”,一些村民正在将垃圾“分家”。据悉,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今年以来该村推行“5个2”模式,即:每2天上门收集一次农户垃圾、每2天对农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一次登记、每月对农户垃圾分类与卫生情况抽查2次,汇总公布2次、每月组织农户评比1次,年终总评比1次。村上将收集的厨余垃圾、农作物废弃物等可沤肥垃圾统一送村垃圾集中沤肥池沤肥,其他不可沤肥垃圾根据情况采取深埋、焚烧、回收利用等方式处理。
在该村泥鳅组,72岁的谢老伯告诉笔者,每天早饭后,他爱人就念叨着将家里的垃圾“分家”,等待村上派人来收走,这几乎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村里将垃圾分类写进了村规民约,其实垃圾分类很方便,好处也很明显,我们都非常支持,也养成了习惯,我家的那位她每天要是不给垃圾分分家,心里都会不自在呢”,谢老伯的话把笔者也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