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临沂:“黄金搭档”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脱掉“贫困帽” 返回首页

临沂:“黄金搭档”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脱掉“贫困帽”

时间:2018-01-23 08:34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俺村这两年变化这么大,全靠我们的‘黄金搭档’!”说起临沂莒南县人社局驻道口镇东官庄村的两位第一书记杜华之和刘树军,村民们都是赞不绝口。驻村以来,两位第一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发展草莓种植、开发扶贫车间、硬化道路、建设文化广场……短短时间,就让这个曾经落后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位第一书记也被大家赞誉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黄金搭档”。

  捋清思路弥补短板

  为村民致富破“顽疾”

  “想为村子‘治病’,就必须找到‘顽疾’。”莒南县人社局驻道口镇东官庄村两位第一书记杜华之和刘树军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拉家常、话农活,第一时间详细了解了村里面的党建、经济、文化、娱乐等基本情况。并确定了一套以抓党建为中心,以助脱贫、强经济为主要手段的“扶贫经”。

  近年来,随着东官庄村大力发展大棚草莓种植,村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第一书记通过深入走访发现,农田用电问题是制约群众进一步增收的“短板”。“草莓种植需要经常浇水,但是由于村大棚内没有通电,各家只能通过自行拉柴油机抽水的方式浇水,这一方式不但成本较高,而且非常不便,尤其是冬天柴油机发动困难,往往一个多小时才能供上水。”面对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直接困难,第一书记积极协调供电公司,投入资金20余万元,把农业用电延伸到田间地头。现在,村民要想给草莓浇水直接合上电闸就行了,既节省了成本又方便了草莓种植。

  “行路难”也是多年来困扰村民生活的一个“顽疾”,尤其是下雨的时候,被村民戏称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斤黄泥”。对此,第一书记通过莒南县人社局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15万元,硬化沙家官庄主大街600米、许家官庄三个村交接道路150多米,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丰收的草莓也能第一时间运送出去。

  第一书记发挥专业特长 发展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东官庄村是典型的“留守村”,村里老人多,贫困户多,如何帮助他们脱贫成为第一书记面临的最紧迫的事情。

  经过系统的调研,第一书记先在草莓种植上面做文章,依托草莓种植合作社成立扶贫车间两处,合作社优先与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签订劳务用工协议。

  同时,农学专业毕业、有着10多年温室大棚作物栽培管理经验的杜华之在工作中,把所掌握的草莓栽培知识传授给村民,提高草莓产量和质量。而从事计算机信息工作多年的刘树军则通过发展电商和驻点村草莓种植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招来了更多的客商,让草莓效益最大化。也正是这一组合,为村民发展草莓产业奠定了基础,两位第一书记完美的配合更是成为村民心中的“黄金搭档”。

  “草莓种得好,价格卖得高,不仅种植户的收入有了提高,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更是有了保障,两位第一书记给我们规划了好路子,让我们村脱贫指日可待!”村民们激动地说。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开展,东官庄村2016年脱贫12户22人,2017年脱贫29户38人,目前未脱贫的仅有2户4人。

  乡村面貌大变样 全面发展奔小康

  生产发展了,生活便利了,文化、卫生、安全等工作和配套设施也要跟上。以前村民们在农闲时节除了看看电视、打打扑克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第一书记协调投资30余万元为鲍家官庄、丁屋子村等自然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同时,为了改善村里的卫生环境,完善村内排水和户户通工程,第一书记组织村民全面清理全村卫生环境,以前垃圾满地、气味难闻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面、清新纯净的空气。为了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和村居治安,还拿出专项资金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在村主要街道和出入口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

  另外,第一书记还组织乡镇卫生院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配合镇村搞好孝老爱亲基金运作,第一书记所在的莒南县人社局也经常到东官庄村走访慰问,送来慰问金和物资的同时,也送来了关爱。

  经过两年时间的帮扶,现在的东官庄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更加便利,农业生产不断增收,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安全卫生状况越来越好。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