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调研 >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返回首页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13-11-18 11:26来源: 作者:任杰收藏

  新地乡政府副乡长任杰

  农村发展依旧面临着“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村干部这些带领村民解决致富问题的领路人,明年初又将进行了新一届的换届选举,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同时,对村委会干部目前存在的那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就很难达到民主直选的目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将会受到制约和影响。个人认为,今后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要党的领导,紧保乌纱帽。民主直选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精神和根本目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农村基层,让农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和根本目的认识不清,了解不透彻,有少部分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自以为是,各行其道,很少与班子沟通、协调,甚至开展某些重大工作不与两委研究,即使有通气,但在彼此意见不统一时,总是认为由我说了算,把民主当护身符,更有甚者,无利益的事就拖着干,得罪人的事不肯干的现象;或者有成绩的自己的功劳,工作出现失误就把责任推给上级部们;又或者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只要不得罪群众,我照样当我的“官”。 (二)服务不明确,形象不注重。本来,民选出来的村干部在村民中有较大的代表性和较好的形象,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但有个别村干部当上了“村官”后,认为自己大小都是个“官”而作威作福,表现为群众有请必到,有酒必喝,有求必应,整天喝到醉醺醺的,有些甚至为个人利益争得面红耳赤,而对办集体的事却躲躲闪闪,服务观点不明确,败坏了“村官”的形象,更甚者发展到权利交易、权钱交易上。在处理计划生育、民事纠纷时出现偏袒一方或暗中保护的现象,违反了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给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增加了阻力。 (三)头戴乌纱帽,就是不上朝。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村干部光当“官”,不上“朝”,其理由是:什么工资低,生活没保障;怕得罪人,临阵退缩;“村官”难当,甚至个别未能当上“一把手”的,有怨气等等,因而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不理“朝政”,有些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经商或种养上,有些一走了之,长期到外面打工。这就苦了群众,写张证明盖个章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要跑两三天才办成。驻村的干部也有苦难言,抓计划生育、殡葬管理、纠纷等工作,村干部躲的躲,走的走,任务不能完成,又不得不自己做。因此,乡有什么工作部署和任务,村委会就单纯依赖驻村的乡干部去落实和完成。

  二、基层干部中存在以上问题的成因 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正处于过渡和理顺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对改制还不完全适应,观念还求得到转变,老一套的管理模式还求得到彻底改变,加上新上任的村干部对各项工作业务不熟悉。 (一)对党的领导认识错误,“两委”不协调。部分村委会主任对领导核心地位认识不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乡政府部署各项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认为任务完不成“上头奈何我不得”,“乌纱帽”是村民给的,我不能得罪选我的村民,保住村民的利益要紧,否则,到下一届换届选举,这个“官”就可能当不成,保不住。 (二)官僚思想严重,严重脱离群众。有些村干部上任后,忘记了竞选时的承诺,不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廉洁奉公,而是认为当了村官,高人一等,脱离群众,把群众的信任作为捞取个人利益的资本。另外,以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为借口,把自己作为最高领导者,高高在上,村内一切事务均由自己处理,个人说了算,惘顾群众利益,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三)做“老好人”,依赖思想严重。个别村委会干部上任后,不敢大胆工作,怕得罪人,怕下一届落选。于是在工作上诸多顾忌,畏首畏尾,处理起问题时不敢坚持原则,顺水推舟,甚至在上级面前讲一套,在村民面前做另一套,专做所谓“维护村民利益”的老好人,为今后开展工作埋下了定时炸弹。同时,认为村委会还受乡政府的指导,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依赖驻村乡干部,改制后的村委会在抓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的落实上,起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

  三、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 (一)开展互动交流学习。村“两委”干部除自己认真加强学习法律知识,领导科学和市场经济知识外,各级领导应该为“两委”干部创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组织“两委”关系较融合的干部交流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两委”关系搞得好的村干部,到有关村委会巡回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实行个别谈心,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从大局出发,摒弃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进一步促进“两委”关系的融洽。   (二)教育引导好离岗离政村干部。根据村委会“一法两办法”规定,乡政府有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的职能,乡党委除加强对村党支部的领导外,还要对问题较多的村委会加强教育和指导,特别是那些当选后离岗离政的村主任或村干部,要通过村党支部或其他途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给予具体指导。 “头戴乌纱帽,就是不上朝”,大事小事都不管,工资补贴照样领,看你能奈何我。对于这种人,经多次教育无效后只能劝其辞职,如赖着不走,只有依照法定程序对其实行罢免,自取其咎。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风上存有差距。一是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乡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二是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三是民主意识淡薄。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四是为政不够清廉。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三)后备力量缺乏。尽管近几年各地都拓宽了选人范围,但由于农村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缺少活力。有的在职村干部怕培养后备干部影响自己的连选连任,长期不培养后备干部。从村级干部任职来看,连任的占80%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备干部的成长。目前农村有一些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可以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但这部分人不甘落后,一有机会就选择外出打工,大都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导致村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国家的大政方针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如果村民的素质不高,对国家政策漠不关心,村干部很难做工作,在具体执行上需要下很大功夫,有的时候更是不仅自己损失惨重而且得不到村民理解,致使农村往往很难留住人才,这样一种现象导致了我国农村留不住有水平、有能力的人。

  总之,农村基层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防微杜渐,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真正把各项责任制落到实处,健康、高效促进社主义会新农村建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