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返回首页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时间:2012-06-15 10:25来源: 作者:收藏

  导读:每当课堂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他脸上就露出满意的微笑。不管有多难,读书的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带着这样的信念,31年来,班里的孩子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没有一个孩子因家里贫困而失学。这些年,李云飞自己掏钱捐助约3万元,2005年后通过社会又募集了约40万元的助学金,总共帮助500多名山村孩子圆了读书梦。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李老师骑着摩托车去家访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学生自己制作的乒乓球拍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宣誓:“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助学册子足有三大本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李老师说起学生家庭状况便哽咽起来,懂事的学生就替他擦泪。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是一个善良而且充满爱心的好老师。

李云飞:31年改变500个孩子命运

  李老师用相机记录贫困学生的家庭状况 

  “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我立志成为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家乡的人,我说得到就一定能做得到,没有人能想象我的未来是多么辉煌。” 

  清晨,万州区茨竹乡小学。 

  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这个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乡镇,依然裹着冬的寒意。 

  操场上,10多个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整齐地喊着:“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我立志成为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家乡的人,我说得到就一定能做得到,没有人能想象我的未来是多么辉煌。” 

  “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凡是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每天早上起来喊一次,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说这话的,是一位51岁的山村老师,他叫李云飞。这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扎根山村31年,为了让贫困孩子都能上学,他每月从自己不多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固定资助几个贫困学生。 

  每当课堂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他脸上就露出满意的微笑。不管有多难,读书的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带着这样的信念,31年来,班里的孩子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没有一个孩子因家里贫困而失学。 

  这些年,李云飞自己掏钱捐助约3万元,2005年后通过社会又募集了约40万元的助学金,总共帮助500多名山村孩子圆了读书梦。 

  一部相机、两辆摩托和三个爱心账本,见证了这位山村教师31年的捐资助学爱心。 

  昨日,李云飞又开始做走访记录,重庆晚报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山村教师的艰苦助学之路。 

  3个账本 记录全国40万元爱心款具体流向 

  “今领到胡小琴捐助款,用于:保险费30元、住宿费25元、资料费22.6元、生活费65.2+69.6+86.6+76.6+59.2元,寒假作业及考试卷6元,合计440.80元。领款人:幸东锋” 

  “今领到捐助款60元,用于邓平生活费。领款人:王大秀” 

  “邓平、胡小琴各买衣服一套,85×2=170元,学生签名:邓平、胡小琴,证人:王大云” 

  春天的茨竹乡,风里还裹着一丝寒意。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李老师正坐在办公室里,整理着刚发出去的爱心捐款数据。“这些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心人,给我们这里娃娃寄来的捐款,总共约40万元。每笔钱怎么用的,都要仔仔细细地记下来。” 

  说起资助人,李云飞总是滔滔不绝。但说起自己,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没什么,没什么。” 

  为什么一所山村小学,会有如此多的爱心捐款,这话还要从31年前说起。

  1981年 第一次给学生垫学费 

  位于茨竹乡的茨竹小学,有300多个学生,和所有的山区小学一样,这里的贫困生纠结着每一位老师的心。 

  1981年,从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现并为重庆三峡学院)毕业的李云飞,选择回到老家,在茨竹乡前堰村的一所村小当老师。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一个打着光脚、流着鼻涕、全身是泥巴的男娃娃在一名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小。 

  男娃娃没有名字,带他来的老人是奶奶。奶奶说:“我们都叫他‘莽儿’,他想读书!老师,我们没有钱,你能收下他吗?” 

  虽然孩子脏得已看不清楚五官,但从那双滚圆的眼睛里,李云飞读出了他想上学的渴望:“要得,老人家,你把他留下吧。”当时一学期的学费是2.5元,李云飞悄悄地从自己兜里掏了出来,给垫上了。 

  这一垫,爱心就持续了31年。 

  2005年 热心网友捐款支持他 

  最初,李云飞每月工资是33.5元,资助几个孩子,省吃俭用,倒还将就过的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感到,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支撑不下去了。 

  2005年,李云飞通过网络,把山里贫困孩子的命运讲给更多的网友听。 

  关注帖子的人越来越多。这时,远在浙江宁波一名叫“尽一份力”的网友给李云飞打来电话,深受感动地说:“我也不知道什么资助方式最好,干脆先打420元钱过来,您先给帮忙资助一下。” 

  李云飞说,这也是他收到的第一笔帮扶资金。对方表示,以后还会帮助他资助更多的学生。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