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打工真不如回家自己创业!”昨日,尝到创业甜头的渝北区兴隆镇黄桷村村民唐吉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的唐吉生不仅是渝北区华隆同心煤矸石砖厂的总经理,还是黄桷村的党委书记。“以前在外地打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返乡创业四年多时间,现在的资产超过了千万。”
唐吉生从20岁开始就南下淘金。在外十余年,虽然开阔了眼界,但每月仅2000元的收入始终只能勉强糊口。2008年初,一直在外跑货运的唐吉生回到兴隆镇老家,偶然得知一个煤矸石砖厂要转让,最终以10万元左右的价格买了下来,但还没来得及高兴,砖厂的现状就让他傻了眼:砖窑的建造布局是当时最落后的轮窑技术,机器设备也全部老化不能用了。
唐吉生算了下账:仅技术改造和更新设备就要200多万元。他咬咬牙,大着胆子向兄弟姐妹借了200多万元,对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并购买了新的设备。半年后,新的砖厂投入生产,当年就开始盈利。经过4年发展,现在砖厂的资产总额已达到600万元,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如今,唐吉生的砖厂吸收了180多名村民就业。
致富不忘本。杜家9社村民蒋益富因长期患病卧床,唐吉生知道后,主动找到他家表示愿意接纳他孩子到砖厂上班,并承担其治疗费用,蒋益富一家都很感激。如今,唐吉生的砖厂吸收了180多名村民到砖厂上班,其中有30多人都与蒋益富一样家庭困难。唐吉生特别为他们多开了些工资,并给他们买了五险。每年春节,唐吉生还为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们发放慰问金。几年来,他先后出资100多万元,资助村里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给村民解决了饮水、公路等问题,还协同政府对厂子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都富才算富。”唐吉生说,从去年开始,他和村民一起在当地租了3000亩土地,发展林下养殖——养鸡,同时组织当地村民发展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如今,已有5000只绿化鸡上市。
今年初,唐吉生还被村民选为兴隆镇黄桷村党委书记。“村民选我就是信任我,我就算亏了自己,也不会亏了乡亲!”
他表示,带动一小部分人脱离贫困是第一步,带领全村村民一起努力,打造一个新的亿元村,那才是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