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与蔬菜,是江都区委、区政府为富裕农民而致力发展的两大优势产业。由于蔬菜产业的发展,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巨变,这些变化都和一个名字紧密相连:刘雪基。
主动下田,示范给农民看
“你的菜地太干,要浇水了。”最近的一天,在田头,55岁的刘雪基正和农民交流谈心。从事农业科研实践30多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一颗心紧贴农民,一双脚扎根田地。
区农经站站长莫渟介绍,10月13日,刘雪基到乡间视察,发现农民们正在免耕直播,他看到一位农民整地不合要求,立刻就下了田,拿起钉耙就为农民拉垄,由于土太黏,他在田里跑来跑去的,突然感觉到脚下黏糊糊的,低头一看,发现皮鞋鞋底已经被黏土粘掉了。
为简化油菜种植技术,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刘雪基在全省率先试验示范推广稻田套播油菜、机械化条播油菜、免耕直播油菜超高产栽培及油菜机械化收割等技术,形成了以稻田套播、机械条播和油菜机械化收割为核心的轻型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推广免耕直播油菜20多万亩,亩产量达到291.8公斤,甚至超过移栽油菜水平,平均每亩节省成本469元。
主动服务,实行农超对接
为适应江都蔬菜主导产业发展,原先负责经济作物技术指导工作的刘雪基自我加压,主动服务蔬菜产业。经过认真调研,结合实际,他最早提出发展蔬菜产业,打造“江苏寿光”主板块的新思路。近几年,经刘雪基招商成功的客商达20多个,投资额5000多万元,新发展蔬菜设施栽培面积7000多亩。
2009年底,刘雪基在吴桥镇的
江都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注册了“绿满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3年来,他以生产基地为平台,先后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8个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基地示范应用了16项蔬菜新技术、65个蔬菜新品种,每年组织种植大户现场观摩培训;推广应用设施蔬菜反季节栽培等技术;引进种植一号黄瓜、高抗耐热青菜等品种;组织制定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在合作社基地率先实行全程生产记录、全程质量控制,并在全区各大蔬菜园区推广应用,建立全程质量追溯系统;积极与超市联系,实行农超对接,基地生产蔬菜直供超市。
和他合作,蔬菜能卖上好价
在刘雪基的努力下,江都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2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5万亩,蔬菜总产90万吨,总产值达13.1亿元。吴武蔬菜产业带初具规模,连续3年为省提供高效农业现场。江都现代蔬菜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之一,扬州首家。
江都区绿园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景东波这样评价刘雪基:“和他合作,产前、产中、产后都不用你烦,蔬菜都能卖一个好价钱。”
记者 赵军
【人物名片】
刘雪基,中共党员,江都区农委蔬菜蚕桑支部书记、蔬菜办主任。30多年来,他心系菜农,服务全区309个村800多个村民小组,全力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先后引进蔬菜新品140多个,是菜农心中随叫随到的“绿色120”,先后获得部、省、市奖项20多个,获得全国双低油菜质量安全普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