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返回首页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时间:2013-01-10 02:41来源: 作者:收藏

  暴风骤雨中永不褪色的旗帜 

  ——记“土改第一村”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在元宝村集体企业元宝山制笔厂中,张宝金(左)向副厂长刘福义了解生产情况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在暴风骤雨纪念馆中,张宝金望着赵玉林(左三)等人的塑像,回顾历史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在早会上,张宝金(右三)与村两委委员商量修路的事情 

张宝金:"土改第一村"老支书

在村里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张宝金(右)和村民一起在放线给田埂取直 

  如果不是小说《暴风骤雨》,元宝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东北村落。如果没有老支书张宝金,元宝人的日子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红火。如果?历史从来不相信如果。它总是以看似偶然的发生,告诉你实属必然的结果。    

  “没有老支书,就没有咱元宝村的今天” 

  春耕。张宝金惦着墒情。抓起把黑土握成个团,一松手,土团落在地上均匀散开。“不错,正是下种时,今年一准儿又是个丰收年。”老支书向记者解释道,如果掉在地上不能散开,说明土壤水分过多,庄稼容易烂根。 

  张宝金站的这块地叫南大排。“从这儿到地头475米。拖拉机一个来回播四垄,500亩地半个月就能种完,每亩地都能打1000公斤粮食。”66年前,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让无数像小说中“赵光腚”一样的穷苦人分到土地,然而,后来被“归了大堆儿”的土地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当1977年的春天来到黑土地时,时任村四队队长的张宝金吩咐大伙干两件事:一是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二是包活到人,落实生产责任。这一年,四队打粮单产过千斤,上交粮食比其他六个队的总和还多,年底分红人均工值从8分钱增加到2元钱。 

  1980年,张宝金成为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在土地承包改革的暴风骤雨中,他带领着元宝人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温饱问题解决了,粮食增产越来越难,群众要致富咋办?土地承包了,党员干部咋干?1983年6月10日,张宝金把全村党员召集在村部,响应上级号召搞村办企业,以工富农。从大兴安岭到大连,从国内到俄罗斯,如今元宝村已有38家各类企业,全村年产值达3.3亿元,村民90%的收入来自工业,人均纯收入1.82万元,高于全省1万多元。元宝村现在是“中国铅笔之乡”,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铅笔和60%的铅笔板产自这里,产品远销至亚洲、欧洲、非洲,占世界铅笔板40%的市场份额。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