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沙河镇提起赵序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群众谈起他总会竖起大拇指说:“这老头是俺们致富的带头人,是俺们的贴心人。”
1983年,他从市二轻局退休回到家乡,不甘清闲,重操旧业,利用在二轻局学到的养殖母猪的技术,干起了养猪这行当。
致富的路上充满酸甜苦辣。养殖母猪既是个技术性强的活,又是个细心活。猪仔何时打防疫针,何时催虫,拉肚子怎么办,这些技术都得牢牢掌握。为把技术掌握好,赵老汉边干边学,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养殖方面的技术书籍,常戴着老花镜在灯下攻读。为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天不明就起床,到猪圈里照顾他的小猪仔。要是赶上下小猪,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子孙们常责怪他:“都这把年纪了,这么折腾,何苦呢?”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赵老汉十四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他的猪仔,由养一头母猪发展到现在的8头母猪的规模,年出栏仔猪240头,出栏肥猪60余头,年获利5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老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猪倌”。他连续5年被命名为市养殖能手、党员科技示范户。
一花争春不是春,百花齐开春满园。“国家用钱养着咱,咱得为大伙做点贡献。”赵老汉的一席话,道出了他多年的心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里大多数致富无门的农户在他的帮助下养起了母猪。没有技术,赵老汉就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有的农户没有资金买猪仔、买饲料,他就把自己的猪仔赊给他们,把饲料送到他们家中。无论风里雨里,寒冬暑天,只要养殖户来请教技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授。冬天,赶上猪生病,村民们夜里一两点来敲他的门是常有的事,他总是披上那件破棉袄跟着去瞧一瞧。孩子们总劝他:“也该歇歇了!”赵老汉却一脸的执着:“为大伙做点事,俺这心里踏实。”在他的带动下,宋庄村的养殖业已迅速发展起来。全村84户全部从事养殖,户均2头母猪,年出栏仔猪3600余头,出栏肥猪2800多头,年产值达420万元,利润30万元。宋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