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8点半,记者迎着初春的朝阳,驱车来到鸡冠区西郊乡太阳升村蔬菜大棚。走近棚区,一排排高标准蔬菜大棚,成为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棚里,一股股热浪迎面扑来,只见一池池绿油油,品种不一的小苗生机盎然。李小军的妻子正在忙着移植两叶一心的娃娃菜苗。她对记者说,这茬菜是10天前育的苗,现在移到营养盒中,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生长,再移到池子里,再过半个月就可以移到冷棚里,50天后,就是5月末可以上市了。
蔬菜大棚里还有两个妇女,一个在忙着给刚刚移到营养盒中的穿心莲苗浇水,一个在整地。
记者问李小军的妻子,你们是一家的吗?她说不是,帮忙的。两个妇女笑了,一同风趣地说,我们帮忙,还开工资呐,每月开2000块!李小军的妻子告诉记者,这蔬菜种植大棚,一年四季,一茬接着一茬,家里人手不够,只有“请”这里的村民来“帮忙”,每年都需要2到5人,常年在蔬菜大棚里“帮忙”。两位“帮忙”的村妇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蔬菜大棚发展的好,也给我们增加了收入。
李小军的妻子笑着说,来,领你们到暖棚看看我们刚刚嫁接的黄瓜。来到暖棚,看到刚刚定植不久嫁接的黄瓜,长势喜人。
李小军的妻子告诉记者,种植黄瓜,采用黄瓜与南瓜嫁接技术,南瓜根系粗壮发达,生长旺盛,抗逆性强,嫁接黄瓜,可防止黄瓜枯萎病、蔓割病及其它病虫害的严重发生,还可提高黄瓜的产量。应用此技术效果很好。
此时,只见李小军,上身穿着灰色线衣,在不停地忙着掏炉灰,一锹锹,有节奏地进行。
他一边干着活,一边聊着他种植蔬菜的风雨历程。
他家有9.4亩地,20年前,那时没钱种地。曾有一次,到了开始种地的时候,因没钱,他硬咬着牙,铁了心,用5分的利,抬到5000元,把地种上,并建起一个蔬菜大棚。
那时,李小军经常琢磨,如何让9.4亩地产出更大效益,早日脱贫致富?
一次,一个意外的事情触动了他。他看到鸡东县红升村大棚里生产的西红柿,在市场上,不但价高,还出口俄罗斯。于是,他也开始在大棚里种植西红柿,结果确实不错,后来,他又开始尝试种植其它蔬菜,并在市农科所和乡技术推广站的精心指导和培训下,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果真尝到了种植大棚蔬菜的甜头。如今,他家由1个蔬菜大棚发展到8个,已拥有1个温室、2个暖棚、5个冷棚,每年收入40余万元。并成为市农科所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示范国内外特种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有娃娃菜、美国菜心、穿心莲、水果黄瓜、莴苣等10多个品种。
如今,李小军蔬菜大棚已按照高标准、无公害生产管理,每年都认真进行秋翻地和伏翻地,并在朝阳养鸡场购买鸡粪。同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滴灌、微喷、多层覆盖等技术,他生产出的绿色蔬菜,在鸡西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当谈到未来的发展时,李小军高兴地说,今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我家的惠农补贴工资折上的钱,比去年又多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后不但要把自家蔬菜大棚经营好,还要为更多的菜农做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让更多菜农早日奔上小康,也让鸡西市民吃上放心健康绿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