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马永生:从村主任到“兔倌头” 返回首页

马永生:从村主任到“兔倌头”

时间:2013-04-07 07:07来源: 作者:收藏

  个头1.7米左右的他,在14年前辞掉了村委会主任的职务,成了一名“兔倌头”。

  他带领村民摆脱“小农”模式,逐步走上一条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他叫马永生,今年50岁,是达坂城区西沟乡陈麻子村一小队的村民,也是诚必信肉兔养殖合作社理事长。

  四年来,马永生的合作社成员从5户发展到25户,从养殖300只兔子到现在年出栏5万多只,社员人均年净收入从1万多元上涨到8万~10万元。

  辞掉村主任专门搞养殖

  早晨7点,这个距乌鲁木齐市主城区约100公里的小山村,在淡黑起伏的天山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马永生换上工作服,走进兔舍。

  兔舍是全封闭型的,一根紫外线灯管发出幽蓝的光,马永生拿起消毒喷雾器,给记者的鞋底消毒,又递给记者一次性口罩。

  很难想象,这么专业的养殖户,曾经是一位连任两届的村委会主任。

  1999年,马永生36岁,是村民委员会的委员,也是村上为数不多的党员,因为一直为家家户户的事情操心,被村民选为值得信任的村委会主任。

  当时全村共有100来户村民,大家靠种大豆、小麦、土豆等作物为生,每户农民的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

  那时政府鼓励搞养殖,村民们都有顾虑,不敢养也不会养,更没有带头人,他是村委会主任、党员,想带这个头,为农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2005年,马永生辞掉了连任两届的村委会主任职务,跟别人学起了养殖技术,用家里积攒的钱买了十头牛和几十只羊。

  第一年年底,马永生的牛羊卖了3万多元,羡煞了不少村民,大家纷纷效仿,村里冒出了一批养殖户。

  注册合作社担当“兔倌头”

  2009年,马永生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农民合作社致富的事,萌生了创建合作社的想法,经过三个月的市场调查,他决定养兔子。

  “牛羊成本太高,兔子投资少,风险低,收效快,活也不累,谁都能干。”马永生往料度盒内倒了半个矿泉水瓶满的饲料说,一只商品兔喂上两个半月,就能出栏卖50元钱。

  接下来,马永生走家串户,动员村民加入他的肉兔合作社,他给村民担保“绝不亏本”:“如果兔子卖不出去,我就一个人全买了。”

  村民们没养过兔子,更没听说过合作社,动员工作做了一个月,最后只有4个养殖户加入。

  3月,马永生和4位养殖户入股10万元注册成立了“诚必信肉兔养殖合作社”,手里没钱,大家就用牛羊做保贷款,马永生甚至把房产、车辆等全部家当拿来做抵押。

  合作社成立后,达坂城区政府帮合作社从河北、伊犁等地引进了300只哈尔滨大白兔、德国兰卡等优质种兔,以补助方式供给合作社,马永生一个人买了100只。

  没有养殖场地,社员们向亲戚、朋友四处借款,在学校附近租了10间房子。

  三个月后,第一批兔子长成了,马永生开着自己的车帮大家把兔子运到市场上卖,社员每人净赚了3万元。

  “退社”危机中他依然坚守

  到了第二年,合作社从5人发展到12人。

  由于合作社发展还不成熟,新社员有的资金短缺,供不上饲料;有的缺乏养殖经验,不赚反赔,有人提出“退社”。到了年底,合作社只剩下3个人。

  眼看着合作社要垮掉,有些村民开始讥讽马永生,妻子也埋怨他“天天操心大家的事”,马永生却坚守着,自己拿出10万元,帮大家买饲料和兔疫苗等。

  “合作社迟早会赚到钱,失败只是暂时的。”马永生拿起水管,冲洗兔笼下的排便水沟说:“他们退社我不能退,刚好能吸纳一批新成员。”

  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马永生带着社员和几名养殖户一起到伊犁、石河子、呼图壁等地考察,学习管理经验,回来后,大家又充满干劲。

  几个月后,合作社“活”了过来,新增了5名成员。马永生专门安排社员中的“土专家”,每周都教新成员饲养方法。到了2012年年初,合作社发展成了25户农户。

  集体净收入去年达170多万

  2012年5月,在达坂城区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与全疆最大的肉兔养殖场伊犁伊香兔业养殖场签订收购协议,有了固定销路,社员们纷纷要求扩大养殖规模。

  同年10月,一座总面积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了起来,包括12座兔舍,每座兔舍里饲养室、隔离室、饲料库和锅炉房、自动饮水器、温度计等配备齐全,合作社渐渐走向标准化。

  “兔子的防疫药品都是统一配备,免费发给农户。”马永生边给隔离室的病兔打青霉素边说,为让合作社规范化,他实行了引进、管理、供饲料、防疫、销售“五统一”。

  不久,合作社建了加工厂,购进粉碎机、搅拌机、颗粒机等机械设备,社员自己制作饲料,并按成本价提供给农户。

  去年一年,合作社共出栏5万多只兔子,集体净收入达170多万元,四年的风雨终于迎来了“曙光”。

  “只想让乡亲们发家致富”

  如今,合作社已成为达坂城区最成功的养殖业集体经营范例,社员们年净收入从过去的1万多元涨到了8万~10万元,就连邻村村民也效仿陈麻子村养兔子。

  雷家沟村45岁的谷俊山,去年进了合作社,加入之前,他还是个种着40亩土豆和胡萝卜的庄稼人,现在靠80只种兔,年收入一下子翻了3倍,逢人就说“靠老马富起来了”。

  今年3月,合作社成功获得了《自治区特种经济养殖项目》的20万元扶持资金,准备继续扩建养殖小区,将兔子发展为年出栏10万只的规模。消息一出,全村210户村民争相报名参加合作社,这几天,马永生每天都忙着接纳新社员。

  “等合作社以后壮大了,还会制定个养殖奖励制度啥的,办得有模有样。”马永生憧憬着合作社的未来,眼角的皱纹微微上扬。

  实际上,马永生还用过许多“新鲜”方法教农民致富,任村主任期间,他曾引导大家种蘑菇,现在村上仍有一些靠种蘑菇赚钱的人。

  “倒是没想过自己能赚多少钱,只想让乡亲们发家致富。”马永生说,能听到村民说一句靠老马富起来了,他认为就是无价之宝。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