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王洪德吕佳超)今年54岁的马文和53岁的李凤荣夫妻俩,家住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劳动村两半屯。因2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火灾,马文双腿被烧伤,定为三级残疾,李凤荣因双耳失聪,定为二级残疾。就是这样的一个残疾人家庭,靠自强不息的努力,在20年后的今天,成为小康人家,被评为市级十星级文明户。
1995年8月24日清晨3时许,天刚蒙蒙亮,涉世不深、时年24岁的马文,手拿点燃的蜡烛,给小四轮加油,不想,机油遇明火,突然引燃,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马文的双腿皮肉被重度烧伤,虽经碾转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医院多方治疗,花掉5万多块钱,仍落下后遗症。他的妻子李凤荣,也因其丈夫马文被烧伤,上了一股急火,双耳失聪,几乎听不到声音。
灾难过后,马文的家庭成为特困户,但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没有消沉,没有气馁,从没有张嘴伸手向政府要过救济,而是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向命运发起挑战。
马文家分了37.5亩承包田,忙完农活儿,还有剩余时间,闲不住的马文,曾经试图养獭兔脱贫,也曾贩过黄牛,骑着自行车卖过鱼,他还走村串屯收过废铁。
几年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马文蓦然回首,发现光靠种地和做小买卖,只能养家糊口,维持现状,不可能发大财。
1998年,大水灾,绵羊价格降到低谷,少年时代就跟在羊屁股后面满山转悠的马文,脑海里呼啦一下子闪现出了羊群。重抄旧业养羊,成为马文圆上发家梦新的设想。这年8月,马文以每只100多块钱的价格买回50只优质绵羊。从此,马文和妻子李凤荣在不放弃耕种承包田的同时,开始了饲养绵羊的历程。
有在生产队时期牧羊的经验,又经过摸索,老马逐渐成了养羊专家。他说:“只要不死羊,就有赚的。”防疫,是老马年年必做的头等大事。他年年按防疫规定程序,做到应防尽防,避免发生病灾。让羊吃饱喝足心情好。老马居住的地方没有放牧草原,靠的是喂养,每年他都备足玉米秸秆、豆皮子等饲草和玉米、大豆等精饲料,除了正常喂饲草外,在冬季落雪后和“苦春头子”期间,都要加喂精饲料。每天给羊饮3次水,寒冷的冬季还要将水热了饮温水。天天将羊赶到户外进行活动。确保绵羊体能不下降。
得一个羊羔就得好百块收入。在绵羊产羔和羔羊育成阶段,马文和妻子象伺候月子一样,细心呵护每只大母羊和每只羔羊。就在前几天,老马和妻子包完饺子并下锅了,有4只大母羊扎堆临产,哪还顾得上下锅的饺子,老两口全力接产,等他们忙活完,饺子已经成片汤。老马为了每只羔羊都健康成活,将羔羊育成阶段划分3个隔离舍,象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羔羊。出生1周内的羔羊居住暖舍,7天后进入避风舍,15天后进入育成舍,满月后放入大羊群。
20多个暑往寒来,马文夫妻俩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著的追求,坚持走在养羊的道路上。随着羊群数量的增加,收入年年增长,2012年纯收入达13万元,2013年冒了高,纯效益高达17万元。虽然近3年绵羊价格处在低谷,由于马文夫妻俩靠规模经营,以数量多取胜,年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马文夫妻俩原来在村里是最穷的户,他们靠养羊收入,现在是最富有的户。老马自我总结说:“千行万行不如养羊。”
在2011年依龙镇实施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过程中,马文夫妻俩毫不犹豫地投了1个70 多平方米的楼房。马文夫妻俩将靠养羊换来的收入,还供儿子马金龙念完大学又在山东济宁安排了工作,给儿子购了轿车,买了楼房,娶了媳妇,前后花销100多万元。现如今,马文家有存栏羊500多只,按现行价计算,保守说,价值40多万元。
现如今,马文夫妻俩又有了新的打算,计划将简易的羊圈,改建成为冬季保暖,夏季遮风挡雨又纳凉的标准化羊舍,继续在养羊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