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让农民有地方说话 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返回首页

让农民有地方说话 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时间:2012-06-20 14:32来源: 作者:收藏

    ——山东省滨州市创建和谐干群关系有效载体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山东省滨州市居民幸福指数名列全国294个城市第5位。这个建市只有12年的年轻城市,市民如此之高的幸福感来自哪里?不仅引人瞩目,而且令人思索。

    滨州是山东省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70%以上,农村和谐稳定了,整个地区就有了和谐稳定的扎实基础。近两年来,滨州市群众到省市上访的总量逐年下降,集体上访大幅减少,已连续3年实现进京上访为零。

    在各种诉求矛盾凸显的大背景下,滨州市上述“业绩”从何而来?本报“走转改”小组深入滨州县乡村采访,探寻“幸福”源头,求解“和谐”答案。

    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把“民主议政日”活动、“联合接访日”活动、“社情民意日”活动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载体。让农民有地方说话,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民主议政,村里事让村民说了算

    在滨州,农民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月五日这一天,自觉地聚集到村部,参加“民主议政日”活动。以“党员活动、村务公开、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进行集中民主议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卫东说:“这项活动之所以受到农民欢迎,就是因为农民有诉求,农民需要一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意愿,况且村里的事务也需要农民参与管理。”

    民主议政日,就是让农民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农民说:“讨论什么,怎么做,我们说了算。”会前,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不仅关系村里经济发展,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可以作为议题,甚至邻里纠纷、家务难题,只要事关群众利益,都可以拿到议政会上议一议。

    “以前村民心里有疙瘩,不知道找谁说,说了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现在很多问题拿出来一讨论,群众明白了,心里亮堂了,村里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村支书李美枝给记者说了一个例子:村干部和村民商议,决定发展大棚种植菌类,但第一年效益却不好,赔了钱,个别村民有意见,说干部是不是拿钱打了水漂?菌菇种植还能不能继续干?这个事情又提交到议政会上,村干部解释效益不好是因为品种不对路,于是他们又请专家重新选择了品种。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菌菇种植是有潜力的,决定继续搞下去,慢慢效益上来了,集体增加了收入,村民也受了益。

    李美枝说:“有了民主议政日,村里的大事党员群众一起决策,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明明白白,村里的事情村民决策解决,老百姓的怨气没了,谁还去上访呢?”

    记者点评:村民议政,原则就是为了村民的利益,不管什么项目、什么规划、什么方案,只要对群众没好处,就不能通过。村民议政,解开了村民心里的疑惑,对干部也就更信任,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更理解和宽容,同时也会让村里的决策更加民主、透明,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